傅山

  中國明清之際的思想傢。生於明萬曆三十五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初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字青主。別字嗇廬,號朱衣道人、石道人等。山西陽曲(今太原)人。明諸生,明亡後持節不仕。清順治十一年(1654)被劾參與抗清密謀而下獄。康熙熙十七年徵詔博學鴻儒,被薦,固辭,有司使役夫舁至京,但以死拒不入城。詔免試特授中書舍人,遂遽歸。

  傅山博通經史諸子和佛道之學,擅長音韻、訓詁,工詩文、書畫、金石,又精醫學。其著作傳世者有《霜紅龕集》12卷。近年來陸續發現瞭他的《荀子評註》、《淮南子評註》等著作。

  在哲學上,傅山強調事物的發展變化,“謂道本不息如川之流”,註重實際。全祖望說他“思以濟世自見,而不屑於空言”。傅山有反對專制、要求民主的社會政治傾向。他說:“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傅山倡求新的學風,以為做學問不能墨守前人舊見,隻在註腳中討分曉,說“君子學問,不時變化,如蟬脫殼,若得少自錮,豈能長進?”他主張“看書灑脫一番,長進一番”,應不斷發揮新意。傅山註重考證,旁征博引,常以佛道印證和解釋諸子,時有新義闡發,並首開清代子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