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哲學傢、社會活動傢。1908年8月22日生於斯塔淩斯科耶村(今高爾基州畢爾尼斯基區),1930年在高爾基師範學院畢業。1936~1941年在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193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佈爾什維克)。1941~1955年在蘇共中央機關工作,同時擔任《佈爾什維克》雜誌和《黨的生活》雜誌主編、蘇共中央社會科學院辯證唯物主義研究室主任。1955~1962年任哲學研究所所長。1960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62~1967年及1971年兩度任蘇蘇聯科學院副院長。1967~1973年任蘇共中央馬列主義研究院院長。自1961年起當選為蘇聯共產黨第22、24、25屆中央委員,自1962年起當選為第6、7、8、9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他的主要著作有:《人類社會是怎樣發生的?》(1934)、《馬列主義論宗教及其克服》(1941)、《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1955)、《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1956)、《社會主義和人道主義》(1958)、《列寧和藝術理論問題》(1968)、《共產主義和哲學》(1971年第2版)、《二十世紀的馬克思主義》(1977年第2版)、《現代辯證法》(1978年第3版)。

  費多謝耶夫的主要研究課題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共產主義、無神論等問題以及對西方哲學和社會學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