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藏

  中國唐代佛教華嚴宗的創始者。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卒於唐玄宗先天元年,終年70歲。

  生平和著作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今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撒馬馬爾罕一帶),故以康為姓,亦稱康藏法師。法藏祖先曾累代相承為康居國丞相,祖父遷至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定居,父親被贈為左侍中。據史載,法藏17歲從雲華寺華嚴大師智儼學習《華嚴》一類經典,前後9年。法藏由於武則天舍住宅為太原寺度僧而出傢受沙彌戒,在當沙彌時,又深受武後的賞識。武後把《華嚴經》中菩薩的名字賢首賜予法藏,故一般又稱賢首大師或賢首國師。華嚴宗由此也又名賢首宗。在武則天年老多病時,宰相張柬之等人誅殺武則天的嬖臣張易之、張宗昌,迎中宗復位。法藏轉而支持中宗,又為中宗、睿宗授菩薩戒,被中宗禮為菩薩戒師,賜號國一,獲三品大官獎賞。中宗時,他上奏朝廷批準,分別在長安、洛陽、吳、越、清諒山建5座華嚴大寺,收藏佛典,建立道場,擴大影響。由於封建朝廷的直接支持和個人宗教業績的顯赫,法藏一時地位特高,聲勢很盛,成為佛教界的巨擘,人都稱其為華嚴和尚。在天臺宗、唯識宗之外獨樹一幟,創立瞭華嚴宗。

  法藏是唐代重要的佛經翻譯傢。史載,法藏遊長安時,曾參與玄奘譯場,後因見識不同而離去。他疑晉譯《華嚴經》的《入法界品》有闕文,時值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即日照帶來的梵本中有《入法界品》,遂請譯,獲得善財求天主光等十善知識和文殊伸手按善財頂兩段。隨後又奉詔和日照等同譯《密嚴》、《顯識》等經論10餘部,共20卷。沙門實叉難陀在洛陽重譯《華嚴經》,法藏奉詔筆受,後來並補入日照所譯兩段。他還先後奉詔為《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寶積經》等翻譯證義。

  法藏是華嚴教理的宣傳傢。他廣事講說,先後講新舊《華嚴經》30餘遍。他為武則天講《華嚴經·華藏世界品》時,出現地震現象,法藏特意上報,武後說是如來佛降跡顯靈,命史官將此事編於載籍。為便於理解萬物圓融無礙的教理,還以殿隅金獅子為譬喻,進行徑捷易鮮的形象說教,後成《金獅子章》一書。他曾取10面鏡子,安排在四方四角和上下各一面,相去一丈餘,面面相對,中間置一佛像,然後燃燒一支火燭去照,互影交光,使學者瞭解剎海涉入重重無盡的義旨。

  法藏是促進中、朝、日三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的推動者。他曾與被稱為海東華嚴初祖的新羅(今朝鮮)義湘同為智儼的門下。義湘回國後,兩人書信往還,交流佛教學術訊息。法藏把自己的佛教著作帶給義湘,義湘對法藏極為尊重。法藏的弟子新羅國審詳,住日本大安寺,宣傳華嚴義理,傳法於日僧良辨,開創日本的華嚴宗。

  法藏的著述宏富,據傳約百餘卷,其中多數是關於《華嚴》的著述。佚失和現存的各有20餘部。現存有:《華嚴探玄記》20卷、《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略稱《華嚴教義章》或《華嚴五教章》)4卷、《華嚴經文義綱目》1卷、《華嚴經旨歸》1卷、《華嚴策林》1卷、《華嚴經問答》2卷、《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二寶章》2卷、《華嚴義海百門》1卷、《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1卷、《華嚴遊心法界記》1卷、《華嚴發菩提心章》1卷、《華嚴三昧章》1卷、《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1卷、《華嚴經關脈義記》1卷、《華嚴金獅子章》1卷、《華嚴經傳記》5卷。此外,一般著述尚存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人楞伽心玄義》、《大乘起信論義記》、《大乘起信論別記》和《十二門論宗致義記》等近10種。法藏的著作,唐末即絕跡於國內,後在宋紹興年間,從高麗(今朝鮮)取回若幹種,刻入《大藏經》。

  判教學說 法藏為瞭給各派以一定的地位,並把本派思想置於各派之上,曾向日照詢問印度佛教界有沒有關於佛一代教法的判釋,得知印度那爛陀寺同時有兩大論師,戒賢立有、空、中的三時判教,智光立心境俱有、境空心有、心境俱空的三時判教。這就使他有瞭對抗唯識宗三時說,建立華嚴判教的根據。他在智儼五教說的基礎上,吸收天臺宗的判教說,重新加以組織,成為小、始、終、頓、圓的五教,並認為《華嚴經》教理最為圓滿,華嚴宗是超過天臺宗和唯識宗的最圓滿的宗派。

  法界緣起思想 法藏在理論上竭力想把當時天臺宗、法相唯識宗等說法熔冶於一爐。這種調和態度的理論根據是,各種佛教法門互相融通、互不矛盾。為此,他繼承和發揮智儼的法界緣起思想,認為一切事物都由“法界”生起,法性本體生起現象。由此,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就其關系來說是“無盡圓融”的,世界上的一切現象是一種范圍無限廣大而又互相包容、互相貫通而無區分的統一體。世界萬物,通通互為因果。一物為因,萬物為果;萬物為因,一物為果。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佛教法門千差萬別,最終都會歸於佛境。世俗世界出於“法性”,佛的境界也和“法性”相順,由此眾生與諸佛交徹,世俗世界和佛國世界圓融無礙。從而指給瞭眾生以修煉心性、培養佛智,進而成佛的現實方向。

  法藏的弟子很多,知名的有宏觀、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人,其中又以慧苑為上首。史載宗一曾續法藏晚年未竟的新譯《華嚴經》的略疏遺稿20卷,慧苑也有所續,名《續華嚴經略疏刊定記》。

  法藏後被奉為華嚴宗三祖,他所闡發的華嚴教理,經過澄觀和宗密的進一步發揮,在中國達到佛教理論思維的頂峰。不僅在中國唐代哲學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對禪宗發生瞭直接的思想影響,並對宋代以後的哲學理論也有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