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活動於阿拉伯的哲學傢、數學傢、音樂理論傢。生於中亞錫爾河畔一小村。父親為波斯的將軍。他早年在巴格達受教育,後在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等地進行學術活動,晚年遷居阿勒頗,在哈木丹人賽義夫·道萊(944~967在位)的宮廷內從事寫作,950年隨賽義夫外出旅行,途中卒於大馬士革。

  法拉比做瞭大量註釋和彙編亞裡斯多德著作的工作,其中重要的有對亞裡斯多德的《形而上學》與《工具論》的註解。他對邏輯學、語言學、心理學、政治學、自然科學、、數學和音樂理論皆有專論,被譽為亞裡士多德後的“第二位導師”。他在哲學上,受新柏拉圖主義思想影響,力圖調和亞裡士多德和柏拉圖哲學,並摻雜有蘇非派思想成分。法拉比把哲學分成兩個部分:理論的哲學和實用的哲學。理論的哲學包括物理學和數學等;實用的哲學就是倫理學。他認為,外部世界是由許多物質元素構成的物體組成的,運動和變化是物體的特性,但作為一切事物第一因和目的因的創造主即真主是必然的實在,創造主的本質和實在是同一的,從創造主那裡流出瞭理智、世界靈魂和物質。靈魂是不滅的。他肯定物質世界可以通過感覺去認識,但又宣稱,人類的理智隻有借助宇宙的能動的理智,才能獲得自己所經驗的知識。他主張邏輯學是哲學的導論,是從已知而推求未知的科學,矛盾律是邏輯學中的最高定律。他還強調知識的重要性,重視對世俗科學的研究,認為純理性的價值高於宗教的價值。他在著述中提出瞭一個理想國的模式,在這個理想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明哲、睿智的領導人,公民應具有科學、哲學和政治上的教養,社會的目的是公民的幸福,而人的最高目的是要證悟與創造主的同一。

  法拉比是阿拉伯亞裡士多德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學說對後來的阿拉伯哲學傢以及歐洲中世紀哲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有:《知識大全》、《論靈魂》、《論理智》、《論理想國的居民觀》、《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哲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