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事物是否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基本見解。在中外哲學史上,圍繞著事物是否發展變化的問題歷來就有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形而上學的見解,即用孤立的、片面的、靜止的觀點看待世界;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即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待世界。通稱為兩種基本的發展觀。

  古希臘哲學中,伊奧尼亞學派的赫拉克利特用“一切皆流”、“一切皆變”的命題,表述瞭關於發展變化的思想。愛利亞學派的巴門尼德則認為:“存在永遠是同一的,居留在自身之內,並且永永遠固定在同一個地方。”他這種“一切不變”的思想同赫拉克利特的“一切皆變”的思想是針鋒相對的。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圍繞世界的“本根”與“萬物”關系的探討,有“生生者不生”,“不生者能生生”的說法,認為產生世界萬物的“本根”是不動不變的,而由它產生的萬物則是經常發展變化的。《列子·天瑞》中說,“有化不化,……不化者能化化,……化物者不化”。因為“化物者”即本根常住永存,根本不發生變化,所以由它派生出來的萬物才經常發展變化。在古代,這些關於事物是否發展的見解,都帶有樸素的自發的性質。在近代,G.W.F.黑格爾第一次把自然的歷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並試圖揭示這種發展的內在聯系,從而系統地闡述瞭辯證法的發展觀。但是,黑格爾所說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他的辯證法的發展觀是唯心主義的。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瞭黑格爾關於發展的合理思想,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創立瞭科學的辯證法的發展觀。

  形而上學的發展觀 形而上學的發展觀不論在中國或在歐洲,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內是同唯心主義結合在一起的,屬於唯心論的思想體系。中國古代“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就是同神學唯心主義相結合的形而上學觀點的典型表現。在17、18世紀的歐洲,機械唯物主義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宇宙觀,這種機械唯物主義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它的形而上學性。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庸俗進化論,也是形而上學發展觀的一個變種。

  形而上學的思維方法雖然古已有之,但作為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思維方式則是近代的產物,它是把研究宏觀物體機械運動的科學,即經典力學的觀點和方法無條件地加以普遍化、絕對化的結果。這種思維方式的特點是把相互聯系的現象割裂開來,思維於絕對不能相容的對立之中,認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話。在形而上學觀點看來,世界上各種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從它們一開始存在的時候就是如此,永不變化,事物之間也是永遠彼此孤立的。它否認在一定條件下一種事物可以向另一種事物轉化,認為一種事物隻能反復地產生為同一種事物。因此,它不能解釋事物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轉變為他種質的現象。一般說來,形而上學並不否認事物的任何運動;否認事物的任何運動,隻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極端的表現形式。由於這種極端形式明顯地違背人們的常識,所以難以產生廣泛的影響。長期地、廣泛地影響人們思想的形而上學發展觀,是把運動僅僅歸結為機械運動,即把事物的變化僅僅歸結為事物的位置移動和單純數量的增減,而且認為這種增減和移動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內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由於外力推動的結果。這種形而上學的機械論和外因論,不能科學地說明事物運動和發展的終極原因,因而往往不得不求諸於上帝或上帝的“第一次推動”。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待社會歷史現象,不是把社會發展的原因歸結為神或上帝的某種安排或預定,就是把它僅僅歸結為地理和氣候等社會外部條件。持形而上學觀點的人往往否認社會制度特別是社會經濟制度有根本變化的問題,並一概否認社會革命對於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

  由於形而上學否認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否認事物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因而它在總體上是脫離實際的,不能提供關於客觀事物及其發展的真實圖景,所以這種發展觀是死板的、貧乏的、非科學的。

  辯證法的發展觀 經歷瞭古代樸素直觀的形式和近代唯心辯證發展觀這兩種形式,於19世紀形成瞭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高級形式。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著的,並且由於事物內部所固有的矛盾而處於永恒發展的過程中。唯物辯證法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與他事物的關系去研究事物的發展,把事物的發展看作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已的運動。它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相互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即包含相對它自身存在的肯定性因素和否定性因素,這兩個方面既對立又同一,既互相鬥爭又互相聯系,這種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推動瞭事物的運動和變化,引起瞭事物量的增減和質的轉變,使其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展的最深刻的根源,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相互聯系和影響則是事物發展的第二位原因。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是否承認事物內部的這種矛盾性和“自己運動”的原則,是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和形而上學發展觀的根本區別。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指出,自然界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主要地是由於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其中最根本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發展。人們思想中的變化,歸根結柢是主體對自然、社會的變化和發展的自覺反映,是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以新的和更符合實際的觀念克服和代替原有觀念的過程。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指明,事物的發展過程經歷著相互聯系而又相互區別的兩種狀態,即由事物內部矛盾引起的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事物的發展不僅僅是量的增加、減少或簡單的重復,而是在量變基礎上的事物由舊質態向新質態的飛躍,由舊事物到新事物的根本轉化。世界上事物、現象的豐富多彩和質的多樣性,是由矛盾引起的量變過程中的中斷,即由舊事物到新事物的辯證轉化而產生的。

  世界是一個活生生的永恒的辯證發展過程。在過程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方面以及此一過程同其他過程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就是以理論的形式再現這幅畫面的真實情景和無限發展,從而提供瞭正確瞭解客觀世界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所以,它主張用聯系的觀點觀察事物,反對把相互聯系的事物孤立起來;主張用全面的觀點觀察事物,反對片面性;主張用發展的觀點看事物,反對把事物看成是靜止的、永恒不變的東西。又由於事物的聯系是多種多樣的,而每一聯系的具體形式又是各個特殊的;發展是無限的,而每一發展過程又都有自身特定的質的規定性,所以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把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作為不可動搖的原則和活的靈魂。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一切領域中都充滿矛盾,客觀事物的發展就是由矛盾而引起的萬古常新的無限過程。反映這種過程的辯證發展觀,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活生生的;它所反映的方面不斷增加著,永無止境。所以,隻有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才能向人們提供理解現存一切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提供理解各種運動形態的復雜聯系和永恒發展的普遍方法。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為人們認識事物及其運動提供瞭最一般的方法論原則,它教導人們要善於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去觀察事物,對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進行全面的具體的分析,並據此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