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達朗貝爾

  18世紀法國數學傢、科學傢和哲學傢。D.狄德羅編《百科全書》的合作者、副主編。他是私生子,生下來被遺棄在巴黎聖·讓·勒隆教堂附近的地方,故取名讓·勒隆,後自己取姓為達朗貝爾。

  達朗貝爾21歲時取得律師資格。他曾偏愛醫學,繼而又轉向數學,並全力以赴。他把自己寫的《關於積分學的論文》(1739)等幾篇論文送交法國科學院審閱,1741年被接納為該院成員。此後,他發表瞭許多關於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著作。從1755年起,他成為波羅涅學院的一名成員。他的哲學著作有:《文學、歷史和哲學雜論》(1752)、《論哲學的要素》(1759)等等。

  達朗貝爾的一生,除去在科學方面,特別是在數學上作過許多有益的探索外,還一度和狄德羅合作編纂《百科全書》,為該書撰寫瞭《前言》以及一些條目。他的哲學思想在這篇《前言》和《論哲學的要素》一書中作瞭集中的闡述。他反對形而上學,認為形而上學的種種學說和思辨隻能引導人們陷於自相矛盾和懷疑論,因此不是知識的源泉。哲學的任務在於科學地、系統地描述種種現象並使它們聯系起來,而不是給以形而上學的說明。達朗貝爾盡管同意從感覺經驗出發可以形成清楚的概念,但仍認為人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因此對獨斷的唯物論和機械論持懷疑態度。他推崇J.洛克,認為他是科學的哲學的創始人,其崇高地位有如物理學上的I.牛頓。由於深受牛頓的影響,達朗貝爾強調在哲學研究中應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堅持科學的實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