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邏輯裏一類有3個前提的演繹推理,其中一個前提是選言命題,另兩個是假言命題。古希臘辯論中常用這類推理,原意為雙重假定,並無“難”意。二難推理有以下4種形式:①簡單構成式。A或者B,如果A則C,如果 B則C,所以,C。②簡單破壞式。不B或者不C,如果A則B,如果A則C,所以,並非A。③複雜構成式。A或者 B,如果A則C,如果 B則D,所以,C或者D。④複雜破壞式。不C或者不D,如果A則C,如果B則D,所以,不A或者不 B。這類推理很容易推廣到所謂二難推理。。四難推理以至多難推理。

  在日常的辯論中,運用二難推理往往很有說服力。辯論的一方提出一個表明有兩種可能性的選言命題,再由這兩種可能性引申出對方難於接受的結論,由此組成一個推理,故這類推理漢譯為“二難推理”。二難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它的結論是否難以接受則不是思維形式方面的問題。

  二難推理的假的結論總是來源於假的前提。傳統邏輯裡常討論反駁結論假的二難推理的各種方法。主要有:①指出那個推理的選言前提為假;②指出那個推理的某一假言前提為假;③提出一個相反的二難推理,即提出和原推理相反的兩個假言前提,並由此導致不同結論。例如,據說古希臘時有一個叫歐提勒士的人跟隨普羅泰戈拉學法律。兩人約定在歐提勒士畢業時,由他付一半學費,另一半則待歐提勒士第一次打贏官司時付清。但歐提勒士畢業後不執行律師職務,並拖欠另一半學費。於是,普羅泰戈拉向法庭控告並向歐提勒士說:如果你敗訴則你應據判決即刻付清學費。如果你勝訴則應據合約即刻付清學費,因此無論你敗訴或勝訴,你都應即刻付清學費。歐提勒士利用一個相反的二難推理反駁說:如果我敗訴則據合約不應即刻付清學費,如果我勝訴則據判決我也不應即刻付清學費,因此無論我敗訴或勝訴,我都不應即刻付清學費。相反的二難推理同樣可能包含有假前提,因而可能導致假結論,但這與推理的有效性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