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揚雄的學術著作。全書13篇,每篇為1卷,模仿《論語》寫成。《法言》尊重儒學,推崇孔子,認為離開“五經”而好讀“諸子”,那就不能“識道”。它批評老子“捶提仁義,絕滅禮學”;莊周、楊朱“蕩而不法”;墨翟、晏嬰“儉而廢禮”;申不害、韓非“險而無化”。但對老子“言道德”,莊周提倡“少欲”,鄒衍主張“自持”,持讚賞態度。

  《法言》重視智,強調知識的重要;肯定“學”的作用,反對老莊“學無益”的觀點;在人性論上提出人性有善有惡惡,即“性善惡混”的觀點,宣揚儒傢的仁義道德思想;承認歷史是進化的,肯定改革的必要;批判關於神仙的迷信觀念。該書在當時起瞭進步的作用,對桓譚、王充發生過積極的影響。

  《法言》的註釋有晉代李軌《揚子法言註》,宋代司馬光《法言集註》清嘉慶聚文堂本,清代汪榮寶《法言義疏》1933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