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D.玻爾

  丹麥物理學傢、哲學傢,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的核心人物。1885年10月7日生於哥本哈根,1962年11月18日卒於該地。他於1911年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博士學位,1916年任該校理論物理學教授。1920年創建理論論物理學研究所並任所長,直至逝世。他對原子結構和原子輻射研究作出瞭貢獻,獲192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玻爾提出原子的量子理論(見量子力學)、量子論的對應原理、量子力學的並協原理以及原子核反應的液滴模型和原子核裂變理論。他在科學實踐中,分析瞭量子論發展中提出的波-粒二象性,形成和發展瞭他的物理學認識論。他的認識論觀點主要表現在其終生探索的並協概念的闡述中。他認為,在量子力學框架內使用經典物理學概念描述原子現象,必須並協地使用相互排斥的概念。他從對原子現象描述的並協性進到事物本性的並協性,把並協概念推廣到生物領域,認為對生物的物理化學分析和機能分析是並協的。他還把並協概念推廣到社會領域,強調人類生存和文化的並協性。這樣,他的並協思想發展成瞭一種“並協哲學”。玻爾哲學觀點的基本傾向是實證主義,但他的並協原理在現象描述的水平上表現瞭對經典物理學概念的辯證應用。

  他的主要著作有:《光譜理論和原子結構》(1922)、《原子理論和對自然的描述》(1934)、《原子物理學和人類知識》(1958)及其續編(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