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愛爾維修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傢。

  生平與著述 1715年1月出生於巴黎一個宮廷醫生傢庭。青少年時期在耶穌會主辦的專科學校讀書,對學學校的煩瑣的宗教課程感到厭惡,遂利用父親書庫中的豐富藏書來滿足自己的求知欲,由此接受瞭自由主義思想。愛爾維修酷愛文學和哲學,拉羅什弗科的《沉思與箴言》一書曾引起他對功利主義問題的註意。這個問題後來成為他全部哲學體系中重要的問題之一。1738年,法國皇室賜恩於愛爾維修的父親,讓他年方23歲的兒子當上瞭總包稅官。從此,愛爾維修成瞭擁有年金30萬利維爾的富翁。愛爾維修由於職務需要,經常到各地巡察,這使他有機會對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黑暗和第三等級所受的壓迫,作深入的瞭解。同時,他廣交進步人士,潛心於哲學研究。1751年,他辭退總包稅官的職務,專門從事著述,並在巴黎聖-安娜街自己的宅邸開放沙龍,成為法國啟蒙運動者們的活動場所。1771年12月26日在巴黎逝世。

  在愛爾維修結交的進步人士中,有3位對他思想的形成起瞭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位是封德奈爾(1657~1757)。他是當時法國進步人士心目中的權威,能深入淺出地傳播先進的天體演化觀念,特別是在當時為教會所深惡痛絕的太陽中心說,使愛爾維修初步擺脫瞭宗教蒙昧主義,並開始重視科學。

  另一位是科學傢畢豐(1707~1788)。畢豐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和他在天文學、地質學和生物學中的進化觀點,對愛爾維修產生瞭強烈影響。畢豐關於周圍環境影響機體的形成和發展的學說,成瞭愛爾維修哲學中關於環境影響個人精神和道德面貌的思想依據。

  在幾位先驅者中,對愛爾維修影響最大的是法國啟蒙思想傢伏爾泰。伏爾泰不僅是他終生的諍友,而且也是他的導師。在伏爾泰的教導下,愛爾維修進一步理解並批判地接受瞭J.洛克的哲學。

  愛爾維修的主要著作有:《論精神》、《論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1769年寫成,1772年出版)。另外,還有他早年為上述兩部主要著作作準備而寫的《關於愛知識的書簡》、《關於快樂的書簡》、《關於理智的傲慢和懶惰的書簡》、《關於手工業的書簡》、《筆記》以及表達其哲學思想的長詩《幸福》等。

  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的共同奮鬥目標,是通過各種途徑在理論上摧毀天主教的教權統治和封建專制制度,為建立一個合理的社會鋪平道路。愛爾維修的特殊貢獻在於:他不僅運用唯物主義經驗論去說明自然,而且去說明社會現象,企圖創立以人性論為基礎的道德學,以達到打擊教會和封建制度的目的。

  哲學思想 愛爾維修繼承和發展瞭洛克的唯物主義經驗論,認為既沒有R.笛卡爾所謂的“天賦觀念”,也沒有洛克所謂的“內省”經驗,一切知識都是由外部經驗引起的;經驗首先是通過感官產生感覺,所以感覺是一切知識最根本的泉源。愛爾維修甚至把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原則推向瞭極端,認為不僅一切認識來源於感覺,而且一切精神能力也應歸結為感覺能力。他指出,精神的全部活動就在於我們具有一種能力,可以覺察到不同對象之間的相似之處或相異之處、相合之處或相違之處,這種能力就是肉體的感受性本身。因此,一切都可以歸結到感覺。

  倫理思想 愛爾維修繼承發展瞭T.霍佈斯、洛克等人的功利主義倫理思想,認為人是一個能夠感受外物作用的有機體,趨樂避苦和自愛利己是人的永恒本性,人的所有欲望、感情和精神都來自自愛心,自愛心是道德的唯一基礎,快樂和痛苦是道德的唯一動力。愛爾維修還把自愛心在人身上的表現“情欲”說成是科學技術的動力、精神世界的聖火,這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看到瞭私有制社會產生以來貪欲和權勢在歷史發展中的杠桿作用。

  愛爾維修從人的利己本性出發,認為利益是判斷道德的標準,利益不僅決定人的道德觀念,也決定人對道德行為的評價。他斷言:無論在道德上或認識問題上,都隻是利益宰制著我們的一切判斷。個人利益決定著個人的道德判斷,社會利益決定著社會的道德判斷。愛爾維修認為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並不矛盾,道德科學的根本目的就是把兩者統一起來。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對個人利益有正確的理解。他所說的正確理解個人利益,就是一方面要看到社會利益是個人利益的總和,促進社會利益就是增加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個人利益的滿足,同時也就促進瞭社會利益的發展。在愛爾維修看來,一個人正確理解瞭個人利益,在追求個人利益時就不會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這就是所謂“合理利己主義”。愛爾維修認為,在實際生活中,利己心之所以會導致罪惡,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所以不能統一,完全是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貪圖私利,由於法律不完善,也由於人們不能正確理解道德的真理。以道德為基礎的完善的立法是教育的結果,也是改變不良社會制度的結果。在他看來,要改善人們的道德狀況,隻有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歷史觀 愛爾維修在論述他的社會歷史觀時,仍以他的唯物主義感覺論的原則為依據。在他看來,人初生時談不上性惡性善,而且智力也是一樣的。人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差別,完全是後天造成的,是由於他們所處的不同環境和所受的不同教育所致,人是環境的產物。愛爾維修所說的環境,主要是指社會政治制度和法律。但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制定合理的法律,就必須依靠教育,所以他提出“教育萬能”、“意見支配世界”的觀點。愛爾維修認為,要實施良好的教育,改變不利於人正常發展的環境,如果不消除天主教的蒙昧主義和封建專制制度就很難辦到。因為前者進行禁欲主義的說教,卑視塵世利益,實際上等於要消滅人的靈魂,泯滅人的感情,要人們丟掉行動的原則和動力;後者則與理性的立法根本不相容,它隻會扼殺人們精神中的思想,靈魂中的美德。

  在愛爾維修關於利益決定人的行動以及人是環境的產物等思想中,包含有唯物史觀的萌芽。但是,他的哲學中關於社會、倫理的學說,脫離人的社會關系和階級關系,以超歷史超階級的抽象的人性來說明社會和倫理現象,錯誤地把教育、法律以及天才人物誇大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陷於歷史唯心主義。愛爾維修的哲學推動瞭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直接影響瞭法國19世紀的空想社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