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派。亦稱淨明忠孝道。始見於南宋紹興年間。據道教傳說,當時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遜降臨解救戰亂,因得許授“飛仙度人經淨明忠孝大法”等;“淨明大法”遂行於世。元初道士劉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採用“淨明”為教派名稱。主要經籍《淨明忠孝全書》,收於《正統道藏》太平部。

  淨明道奉許遜為教祖。《太上靈寶淨明法序》謂許遜“以孝弟為之準式,修煉為之方術”。隋代起,即有對其加以崇奉者。北宋徽宗賜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君。靖康之變後,戰亂頻仍,“忠孝”更受推崇。凈明道順應時勢,繼承道傢關於“道”的學說和“滌除玄覽”的理論,吸收儒傢的倫理觀念和佛教的“普渡眾生”之說,主張融合三教,認為“以本心凈明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為貴”,才能合乎“中黃八極天心”,達於“無上清虛之境”。其道術側重於守一修仙度人。元以後歸入正一道。由於凈明道強調忠孝,調和三教,該派在元明時期的士大夫中頗有影響,被譽為仙傢之“最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