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莫爾太齊賴派著名代表。為該派創始人瓦綏勒·伊本·阿塔的門徒。生於伊拉克巴士拉。他在哲學上有許多獨特的見解,精通《古蘭經》和阿拉伯詩歌、詩韻學,並善辯。曾受阿巴斯王朝哈裏發馬蒙的器重,經常應邀討論哲學問題。

  在哲學上他繼承瓦綏勒·伊本·阿塔的思想。當時,在“安拉德性”問題上,遜尼派與莫爾太齊賴派之間爭論激烈。他認為安拉與其創造物之間無相似之處,安拉沒有形體,無所不知,無所不在,能洞察人世間的一切,是純精神的、超然的的存在。他說,安拉有自己的知覺、生活和能力三種德性。三者不是獨立於安拉本體之外單獨存在,而是安拉本體的三個方面。他否認安拉本體外還有其他德性。在他看來,安拉的德性就是其本體,德性與本體是名異實同。

  在安拉與人的關系上,他認為安拉有能力作不義之事,但他有智慧和仁慈,拒絕作歹。他認為人的行為可分為兩個階段:①準備階段──“我將做”;②完成階段──“我已做”。前者稱內心的行為,後者稱肢體的行為。準備階段是心理的運動過程,行為處於內心的準備狀態;因為人有意志自由,在行為進入完成階段時,如果準備階段的內心運動中止,則行為還是沒有完成。要實現各個肢體的能力必須依靠實踐。在這一問題上,他持前定論觀點,認為人體在現實世界中是自由的,在後世則是不自由的。他說,安拉承認世間存在邪惡的行為,但安拉不是邪惡行為的創造者。人有作壞事的能力,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甚至對因自己行為而產生的非意願的後果也要負責。這個責任落在包括靈魂和肉體在內的整體上。他認為,安拉的知識是無限的,但是他對世界的知識,又受其創造物的限制。人能借理性認識安拉,認識自己的義務,並能辨別善惡和趨善避邪。他認為由於人的意志自由,安拉才降示約束人類行為的啟示。

  關於《古蘭經》的性質,伊斯蘭教正統派信仰學傢認為《古蘭經》是無始的,它是安拉許多“無始德性”之一。但他認為,《古蘭經》是安拉從無始中創造的,供世界各地穆斯林禮拜時默誦或記憶。他認為安拉是世界運動的推動者,在安拉之前,世界沒有運動的存在,因而運動是有始的。末日之後,運動告終,世界處於永久的靜止狀態,人們在天園和火獄中分別享有永久的幸福或持續的刑罰。

  胡載裡的學說對後來的伊斯蘭教神學的發展產生瞭深遠的影響。在不同的時期,擁有眾多的擁護者。最著名的弟子是奈薩姆。他的學說作為一個流派,曾持續存在很多年。其著作大多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