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紀下半葉在今伊位克巴士拉成立的伊斯蘭教秘密學術組織。一譯精誠同志社。又稱“公道派”、“讚頌傢”和“百科全書派”。他們宣稱伊斯蘭教被無知和迷誤所污染,須用哲學加以洗滌,應以神聖、純潔和忠誠為信條。其哲學思想和社會主張,集中反映在大約970年出版的《精誠兄弟社論文集》中。為瞭調和宗教和科學的矛盾,對伊斯蘭教哲學和希臘哲學採取折衷的態度。他們的哲學以研究數位和字母為開端,然後研究邏輯學、自然科學,最後歸於對安拉的認識。宣稱他們的主張是折衷眾說,集各民族、各各宗教哲學之大成;認為伊斯蘭教是治療懦弱諸病的良藥,哲學的深思是健全靈魂的營養。聲稱研究哲學的目的是為瞭在舊宗教的廢墟上,建立一種包羅全人類知識的哲學,使人的靈魂與安拉同化。文集包括數學、物理、形而上學和神學四個部分,主要作者有白思諦、贊加尼和奈海爾朱利等。

  精誠兄弟社繼承以往伊斯蘭教哲學傢的流溢說。強調世界的本原是安拉,安拉乃是超乎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最高實在,世界萬物完全來源於安拉。世界的兩大組成部分是實體(又稱物質的形態)和偶性(又稱精神的形態)。認為人類認識事物的方法是一個循序漸進、由表及裡的過程。人類的靈魂首先借感官認識事物的表象,獲得粗淺的認識;由此進一步深化,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為使人類與安拉化為一體。他們主張節欲苦行,陶冶精神,隻有拋棄市俗觀念和享受,才能獲得今生和來世的幸福和光明。他們認為,世界萬物中,人類的靈魂(即個體靈魂的總和)是首要的。它來源於萬物的靈魂,或世界的靈魂。人類的靈魂與物質世界相結合,產生理性──人的思維能力。隻有具備瞭這種能力,人類才有可能獲得認識。人類理性有語言和藝術的特征,有判斷行為的能力,能支配人的意志。

  精誠兄弟社的觀點不僅為伊斯瑪儀派、德魯茲派和阿薩辛派所接受,而且還向東方介紹瞭希臘哲學,對東方哲學的發展起瞭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