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和英國推行的基本外交安全政策。它強調北美和西歐國傢在軍事、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團結與合作,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的保證和對抗社會主義國傢的基本條件。

  戰後初期,西歐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北大西洋兩岸國傢都認為西歐安全的主要威脅來自蘇聯。美國堅持把同西歐的關係作為其對外政策的中心,一直向西歐提供安全保障。最初設想是通過經濟、軍事途徑,建立由美國主宰的大西洋聯盟。馬歇爾計畫、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西歐的經濟援助助和安全保障等都是它的組成部分。1950年成立瞭美國和歐洲大西洋聯盟委員會,主張北約國傢進行政治合作,建立北大西洋聯邦。60年代後,美國總統J.F.肯尼迪呼籲大西洋國傢聯合,建立具體的夥伴關系;尼克松政府提出同西歐建立“成熟的夥伴關系”,簽署瞭大西洋關系宣言;裡根政府繼續強調大西洋聯盟的重要意義和美國對北約國傢的義務。1983年12月美國按北約組織的“雙重決定”在西歐部署新式中程導彈,在同蘇聯的裁軍談判中維護西歐盟國的利益。G.H.W.佈什執政後要求盟國合理分擔夥伴關系的責任。1989年12月佈什提出“新大西洋主義”戰略構想,考慮到歐洲戰略格局的變化,提出美國是一個歐洲國傢;應當將北約組織強化為能夠建立新的歐洲安全體制的政治機構,促進東方的和平演變;加強同歐洲共同體的合作;擴大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的作用,使之成為東西方合作的重要論壇。

  西歐國傢特別是英國,同美國維持著緊密的同盟關系,嚴重依賴美國所提供的安全保護。英國積極推行大西洋主義,強調其外交安全政策是依靠北約和美國,在大西洋聯盟中保持同美國的特殊關系。英國認為,蘇聯擴張主義外交和強大的軍事力量威脅著西歐的安全,會破壞英國國傢安全賴以維持的歐洲大陸的均勢;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力量對於保障英國和西歐的安全至關重要。英國堅決支持北約和美國軍事力量在歐洲的存在;接受多邊核力量計劃和北約的核戰略;同意部置美國的核力量,維持核威懾;不贊成美國采取新孤立主義,對西歐減少承諾。在外交政策方面積極配合美國的同時,英國還主張加強西歐的集體防務,主張在不損害、不危及大西洋聯盟和核威懾的前提下,推進東西方緩和與裁軍。西歐各國普遍擔心其防務同美國脫鉤,因而也積極主張加強自身的防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