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行政機關的設置、職權的劃分與運行等制度的總稱。它是國傢政治體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國傢行政機關的設置上。

  行政體制的類型 主要有:①行政權力體制,指國傢行政機關與其國傢機關、政黨組織、群眾團體等之間的權力分配關係的制度。它反映國傢行政機關在該國政治體制中所擁有的職權範圍、佔有的權力地位,通常由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行政權力體制主要有三權分立制度、議行合一一制、軍政合一制、政教合一制、黨政合一制等類型。②政府首腦體制。最高行政權力的代表者與其實際承擔者之間權力關系的制度。根據國傢元首與政府首腦職位擔任者的關系及人數情況,可分為:“一元制”亦稱“單頭制”;“二元制”亦稱“雙頭制”;“多元制”亦稱“多頭制”。③中央政府體制。指國傢最高行政機關的職權劃分、活動方式和組織形式等制度。中央政府體制類型主要有:中央集權型、地方分權型、集權與分權結合型;合議制和首長制;政府首腦負責制和集體領導負責制。資本主義國傢的中央政府體制分為:內閣制、總統制、委員會制。社會主義國傢的中央政府體制一般分為:部長會議體制、國務院體制、政務院體制。④行政區劃體制。指國傢將全國領土劃分為若幹層次的區域單位,並建立相應的各類行政機關的制度。

  影響行政體制的因素 主要有:①經濟的影響。行政體制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的變化要求行政體制進行改革,促使行政體制轉變管理職能、方式和手段。②政治的影響。行政體制是基本政治制度的組成部分,兩者既緊密相關,又相對獨立。一方面基本政治制度決定著行政體制的性質和運行的基本方向;另方面行政體制必須與基本政治制度相適應、相協調,並隨基本政治制度的發展而相應變革。③文化傳統的影響。文化傳統對各自國傢的行政體制有著潛在和深遠的影響。如美國的行政體制就深受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推崇法治與自治精神等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德國的行政體制受信守國傢至上與中央集權,酷愛整齊劃一與法律條文完整、統一等民族文化傳統的影響。

  行政體制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國都程度不同地對原有的行政體制及其傳統特點進行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國傢行政體制改革主要體現在,政府內部權力分配關系的變化;行政決策、行政監督等體制的變化;國傢公務人員群體結構的變化;行政管理方式的變化。這種改革對提高行政效率,維持政治穩定,促進經濟的發展,鞏固資產階級統治起瞭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8年以後開始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行政體制改革,並在以下方面進行瞭探索:①科學劃分行政權力,理順行政機關與中國共產黨組織、人民代表大會、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之間關系,並進一步理順行政機關內部的相互關系,逐步走向制度化。②劃清中央、地方、基層政府的職權,明確各級行政機關及其成員的職責權利,理順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③行政機關設置、人員編制以及實現行政活動的法制化。④實現行政方式、方法及手段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