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權力機關和國傢行政機關進行活動所開支的費用。有些國傢稱行政支出。

  國傢行政機關每年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年度預算,經國傢權力機關批準後,由國傢財政部門撥付,行政經費專款專用。世界各國在行政經費支出管理上,一般均遵循利益、經濟、認可和剩餘原則,即力求最大社會效益;厲行節約、追求經濟效益,嚴格按預算開支,法制認可;收支平衡,略有節餘,國傢行政經費開支一般限制在國傢財政總支出的6%左右。

  行政政經費按預算科目分類,可分工資、福利、公務、業務和其他費用等“目”;按費用性質分類,可分勞動報酬性、生活津貼性、福利補助性、勞務補償性、公用性等經費。國外行政經費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國務活動支出,立法、司法、監察支出,公務人員退休及撫恤支出,社會保障支出等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經費包括:①行政支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費;各級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機關經費;統一戰線、民族、華僑、宗教事務費;政治宣傳費;統計業務費;檔案館經費;公務人員培訓費;居民委員會補助費;等等。②各級司法、檢察、公安機關經費。③民主黨派和外交活動支出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瞭控制、壓縮和節減行政經費的支出,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精簡機構,控制公務人員編制;控制行政經費開支的范圍和標準;嚴格控制集團購買力;按計劃、規定用款;嚴格行政經費審批制度;全面實行定期審計,嚴肅查處違紀者;提倡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反對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