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中國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思想傢、史學傢。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出身於官僚地主傢庭。曾受江蘇佈政使賀長齡聘請編成《皇朝經世文編》。他與林則徐、龔自珍、黃爵滋等一起議論時政,主張嚴禁鴉片,抵禦西方資本主義國傢的侵略。他在兩江江總督裕謙幕中,親自參加浙東反抗英國侵略軍的戰役。戰役失敗,發憤著書,道光二十二年(1842)編成《聖武記》,用清朝武功激勵人們的愛國心和民族自尊心。同年編成 《海國圖志》50卷,主要介紹世界地理和歷史知識。道光二十四年中進士,任江蘇東臺、興化知縣,高郵知州等。在高郵辦團練,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後因延誤驛報,被革職。晚年皈依佛教,歿於杭州。主要著作還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編》、《書古微》等。

  魏源具有民本思想,重視下層群眾,認為皇帝是首腦,宰相是股肱,諍君是喉舌,而民眾是鼻息,人不呼吸便要死亡,君主不瞭解下情便無法治理國傢。他認為隻有允許瞽吏、百工、庶人進言,君主才能集思廣益,眾賢才能聚於本朝。針對清朝皇權高度集中,大臣安於晏樂,明哲保身,養癰致患,官吏不問民瘼,隻知層層盤剝,中飽私囊的現實,他要求改不拘成法,革弊政,“治不必同,期於利民”,“變古愈盡,便民愈甚”。他的反侵略立場十分堅定,提出許多抵禦外國侵略的建議,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仿制西方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機器等。他看到瞭民眾的力量,熱情贊揚廣州三元裡人民的抗英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