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權力機關和國傢元首由選舉產生的政體形式。與君主制相對。採用這種政體的國傢稱為共和國。“共和”的英文republic一詞來源於拉丁文res publica,意即公共事務。

  共和制最早出現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等奴隸制國傢,有民主共和制和貴族共和制兩種形式。西元前5~前4世紀的古希臘雅典城邦國傢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傢最高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它有權解決國傢重大事務,其他國傢機關都隸屬於它。雅典實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大會可以直接行行使立法權。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共和國是貴族共和制的典型,公民大會形式上是最高權力機關,實際上受制於元老院。元老院擁有立法、行政、軍事、財產、司法和宗教等實權,在管理國傢方面起首要作用。歐洲中世紀通商口岸和商業中心的極少數城市國傢,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諾夫哥羅德等曾實行封建共和制,國傢最高權力由市民選舉產生的市議會或其他形式的集體機構掌握。它們雖通過贖買或武力,擺脫封建領主統治,享有城市自主權,但仍然是封建地主階級專政的國傢。

  現代資產階級國傢普遍采取共和制政體。它是最適宜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外殼。在資產階級共和制下,行使國傢最高權力的總統和議會都由選舉產生。根據總統、議會和政府之間的不同關系,資產階級共和制主要有議會內閣制和總統制兩種形式。議會內閣制以議會為國傢權力中心,議會是國傢最高權力機關,政府由議會產生並對它負責。1946~1958年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是議會內閣制的典型。目前,意大利、比利時、聯邦德國和北歐諸國都采取議會內閣制。總統制以總統為國傢元首和政府首腦,行政部門和立法部門彼此分立,行政權集中於總統,總統不對議會負責。美國是總統制的典型。共和制還有一種特殊形式,如瑞士的委員會制。此外,實行君主立憲制的英國、荷蘭等國,君主不負實際政治責任,實際上也是議會內閣制的共和制。資產階級革命後,世界上許多國傢逐漸廢除瞭君主制,實行共和制,由君主制向共和制轉變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

  由於共和制的形式符合民主的原則,因此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曾指出,“共和制是無產階級將來進行統治的現成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508頁)。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後所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傢都實行共和制。但社會主義共和制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傢形式,同以往的共和制有本質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