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思想傢、政論傢。字璱人,號定盦,一名易簡,字伯定,又名鞏祚。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生於浙江仁和(今杭州)。他出身於官宦世傢,26歲中舉,37歲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禮部主事等職,與林則徐、魏源、黃爵滋等結識,因言論激烈受到頑固派的排擠。道光十九年(1839)辭官回原籍。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十二(1841年9 月26日)卒於丹陽雲陽書院。主要著作輯為《龔自珍全集》。

  龔龔自珍主張“更法”,反對恪守祖宗成法。他指出清朝表面上文恬武嬉,繁華興盛,實際上已進入衰世。有清以來,皇帝為瞭樹立至高無上的權威,摧鋤天下的廉恥心,一人為剛,萬人為柔,造成臣子的奴性,大臣隻知阿諛奉承,貪戀高位,地方官吏敲詐勒索,搜刮民財。晉升官職論資排輩,20、30歲中進士,到尚書、大學士需要30多年,此時發白齒搖,銳氣銷盡,不求有功,但求祿位。朝政被昏庸、貪婪、刻薄之徒把持著,人才流散四方,造成人才凋零。他認為遠古社會眾人平等,沒有君王,“帝若皇,其初盡農也”,為瞭維護宗法傢族社會,管理農業經濟,才產生瞭禮、樂、刑、法,推出天子。皇帝是自下而上產生的,皇帝為瞭提高皇權的威望,“而卒神其說於天”。他指出大官僚大地主兼並土地造成瞭嚴重的社會問題,農民變為貧民,淪為流民,被逼反抗,大亂將至。他提出要厚俸祿以養廉,科舉增設策論,按照宗法制度擬定一個均平的授田分配方案,以限制土地兼並,吸收閑戶成為佃戶等改革主張。此外,他對英國侵略有所認識,說“近惟英夷,實乃巨詐,拒之則叩關,狎之則蠹國”。他支持林則徐禁煙,並提出準備抵禦英國侵略,認為:“此驅也,非剿之也。”又說:“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許其入,”說明瞭戰爭的防禦性和正義性,駁斥瞭頑固派關於戰爭是開釁的非難。與此相關,他關心邊疆開發,建議西域置行省,即將新疆設為行省,移民墾荒,鞏固國防。

  在清代文化高壓政策下,龔自珍的思想和言論打破瞭200多年來思想界一片沉寂的局面,為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變法改革提供瞭豐富的思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