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杜威

  美國哲學傢、政治思想傢,實用主義、現代自由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1859年10月20日出生於佛蒙特州的伯靈頓。1879年畢業於佛蒙特州立大學,1882年進霍普金斯大學讀研究生,188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到密執安大學任教。。1894年赴芝加哥大學任哲學系主任。1904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直到1929年以名譽教授身份退休。1919年5月~1921年7月,杜威曾到中國講學。1932年被選為美國教育協會名譽主席。1938年被選為美國哲學協會終身名譽主席。1952年6月1日逝世。政治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民主與教育》(1916)、《公眾及其問題》(1927)、《自由與文化》(1939)、《人的問題》(1946)等。

  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又稱工具主義。他反對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認為人的思想、概念、理論等不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或摹寫,而是人們為達到某種預期目的而設計的工具。在政治哲學上,他反對19世紀放任的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認為它開始時曾給予每個人以新的機會和自由,現在則變成壓制大多數人的東西,它不僅破壞瞭真正的機會平等,也破壞瞭大多數人的自由。他主張新個人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把社會控制特別是對經濟力量的控制,看成促進個人解放和保證個人自由的必要條件,要求用積極自由代替消極自由,即用發展個人潛在能力並為社會作出貢獻的自由,代替在不妨害他人同等權利的條件下為所欲為的自由。他否定自由的絕對性,把安全和經濟機會平等看作民主社會的首要目的。認為民主的目的隻能用民主的方法(即普選權、定期選舉和對選民負責等)來實現。強調知識必須通過不斷的計劃而應用於公共福利,相信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社會工作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變化。

  杜威的社會政治思想對西方國傢從自由放任政策向強調國傢幹預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轉變起瞭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