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義。《雲笈七籤》稱:“專精積神不與物雜,謂之清。反神服氣安而不動,謂之靜”。道教認為“清靜”是道的根本,萬物清靜“則道自來居”。《老子》亦重清靜。認為“清靜為天下正”,“我好靜而民自正”。道教的清靜概念,乃是“真思志道”,要學知清靜,人法天地。《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等闡發“清靜”的道經,特別對於人的修煉過程多加發揮,認為人修煉精氣當效法“道”之“清靜”,“清其心源”,“靜其氣海”,而且要追求“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的“常清常靜不起纖毫塵念””的常清靜境界。

  道教的清靜常和無為、寡欲等教義相聯通。《老子想爾註》雲:“道常無欲樂清靜,故令天地常正”。“清靜”與“濁動”相對,《老君清凈心經》雲:“夫道一清一濁,一靜一動,清靜為本,濁動為末”,並且推衍於社會,認為“人能清靜”,則“六欲不生,三毒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