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口過度增長而造成的世界性社會問題。

  在人類的長期歷史發展中,由於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相互抵消,世界人口幾千年來處於緩慢增長狀況。至1800年,全世界人口隻有10億左右。近代以來,由於死亡率不斷下降,世界人口增長速度逐漸加快。1800~1930年增到20億,1960年增至30億,1974年增至40億。1987年全世界人口已突破50億。世界人口的增長,19世紀主要發生在工業革命初期的歐洲國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則主要是在剛剛剛擺脫殖民統治的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傢。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長,自20世紀60年代起已為全球所矚目。世界人口問題總是與各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國傢利益相交織,成為國際政治爭議的組成部分。這一點特別明顯地表現在聯合國召開的兩次世界人口會議的活動中。

  1974年,聯合國在佈加勒斯特召開瞭第一次世界人口會議。會議開始,問題就超出瞭人口的范圍,成為一場激烈的政治爭論。西方發達國傢提出“漸進主義”,認為人口增長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要發展經濟就必須采取措施降低人口增長。這是會議草案的主要精神。發展中國傢和社會主義國傢則提出“再分配主義”,強調人口問題起因於經濟不發達,而發展經濟的主要障礙在於國際經濟資源和經濟實力的分配不公平,要求建立平等發展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提出瞭“發展是最好的避孕藥”的口號。會議以折衷的方式而告終。這次會議表明瞭世界人口問題深刻的政治化。

  佈加勒斯特會議後,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傢積極致力於人口的控制。至80年代初,計劃生育已在世界大多數國傢廣泛展開。聯合國遂於1984年在墨西哥城召開第二次世界人口會議,進一步推動世界人口的控制。正當世界輿論越來越傾向於人口增長阻礙經濟發展時,美國為瞭適應國內政局的需要,一反常態,在會上提出人口增長不一定是壞事,經濟發展的最佳途徑在於實行自由經濟;並威脅說美國將停止援助一切與提倡人工流產和強制計劃生育相關的人口活動。美國的立場受到瞭大多數與會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傢代表的強烈反對。

  對世界人口問題的討論和實際解決雖然一直受到各種政治勢力的影響和幹擾,但對世界人口的增長應進行有效控制的觀點,已為人們所普遍接受。許多發展中國傢已認識到人口的盲目增長,將會增加經濟發展的困難,越來越認識到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人口增長率較慢,但發展中國傢的人口絕對數在今後幾十年中仍將繼續增長。大多數人口學傢預測,世界人口增長率在21世紀將大幅度降低,世界人口可望在21世紀末實現零增長,穩定在100億左右,並將逐步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