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流行的一種政治思潮。主要指西歐和其他一些地區共產黨提出的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傢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

  思想淵源 歐洲共產主義的思想淵源可追溯到義大利共產黨領導人和理論傢A.葛蘭西和P.陶裏亞蒂。葛蘭西早在20世紀20~30年代就探討瞭適合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革命的途徑問題,陶裏亞蒂在1956年蘇聯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後提出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多中心心”思想和在資本主義國傢憲法許可范圍內實行“結構改革”的理論。

  形成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傢的政治經濟結構和精神文化發生瞭很大變化,給歐洲各國共產黨提出瞭新問題、新任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促使歐洲一些共產黨獨立探索適合本國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70年代中期逐漸形成與蘇聯共產黨的理論不同的思想觀點和政治傾向。1975年6月,意大利米蘭《新報》在一篇社論中用“歐洲共產主義”一詞來稱呼這種新思潮,從此這個概念廣泛地傳播開來。1975年7~11月,意大利共產黨、西班牙共產黨和法國共產黨領導人分別舉行雙邊會談,在一些基本問題上取得瞭一致看法,歐洲共產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想體系正式形成。1976年意共領導人公開使用瞭“歐洲共產主義”的概念。1977年,意共、西共和法共領導人發表《在民主、自由中實現社會主義》的聯合聲明,系統闡述瞭歐洲共產主義的基本思想。這一聲明被稱作“歐洲共產主義宣言”。1977年西班牙共產黨領導人S.卡裡略的《歐洲共產主義和國傢》一書出版,獲得瞭廣泛回響。1978~1979年,這三個西歐最大的共產黨相繼召開代表大會,把歐洲共產主義理論作為政治綱領,有的黨把“歐洲共產主義”一詞寫進瞭黨綱。意共、西共和法共的領導人E.貝林格、卡裡略和G.馬歇是歐洲共產主義思想最重要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有些人把擺脫蘇聯控制的東歐共產黨和東歐國傢的“改革派”、持不同政見者也稱為歐洲共產主義者。

  基本內容 盡管主張或贊成歐洲共產主義的各黨的具體政策和提法不盡一致,但它們的主要觀點和政治傾向大體上是相同的。歐洲共產主義者承認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批評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在取得政權後,隻進行有限的改良,不觸動資本主義的基礎。他們反對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經驗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強調社會主義革命應從時代特點和各國實際情況出發。認為在具有自由民主傳統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傢裡,應該放棄暴力革命和打碎資產階級國傢機器的理論,主張在保存和擴大自由和民主的前提下,以多數人的同意為基礎,在議會民主制許可的范圍內,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他們批評蘇聯沒有民主,扼殺自由,實行集權、專制和官僚化,是一種“原始”的社會主義。他們放棄無產階級專政概念,主張建立一種自由和民主的社會主義,應該保障人民廣泛的自由,實行政治多元化,保留多黨制。共產黨應該尊重人民投票結果,尊重反對派。他們還提出用“新國際主義”代替“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概念,反對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有領導黨和領導中心,主張各黨獨立自主,擴大國際主義聲援的范圍。

  影響 在西歐,主張或贊成歐洲共產主義的共產黨有10多個,在亞洲、大洋洲及拉丁美洲也有一些共產黨支持或贊成歐洲共產主義,如日本共產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80年代以來,歐洲共產主義遇到一些挫折,影響有所減弱,各黨在堅持歐洲共產主義基本原則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和發展歐洲共產主義學說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