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中國唐朝後期的政論傢、思想傢、文學傢。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晚年貶官柳州,又稱柳柳州。唐德宗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後任秘書省校書郎。貞元十四年授集賢殿書院正字,後任藍田尉、監察禦史裏行。唐順宗宗貞元二十一年(805),參與王叔文、王伾發動的革新運動,進為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馬,後轉為柳州刺史,屢遭貶斥,謫死任上。著作有《柳河東集》傳世。

  柳宗元政論文的代表作是《封建論》。該文是對中國歷史上關於地方制度實行分封制還是實行郡縣制的長期論爭的總結。他指出:“封建非聖人意也,勢也”,分封制的出現並非天意,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分封制為郡縣制所取代,也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趨勢。他論證瞭郡縣制代替分封制的歷史必然性和天然合理性,肯定瞭郡縣制“攝制四海,運於掌握之內”的優越性,抨擊瞭分封制“末大不掉”、搞獨立王國、分裂割據的弊端。主張鞏固秦漢以來的郡(州)縣制度,反對分封制。這種思想在當時有著維護唐朝統一,反對藩鎮割據的進步意義。

  柳宗元深刻揭露瞭社會的某些黑暗面,對腐朽的官場進行無情的鞭撻。在《捕蛇者說》一文中,借捕蛇者之口,揭發瞭賦斂之毒有甚於蛇毒的苛政。在雜文裡,他勾畫瞭朝廷權貴、宦官嬖幸、得志小人和貪得無厭者的醜惡嘴臉,並指出瞭他們身敗名裂的必然歸宿。

  柳宗元還提出瞭“吏為民役”的思想。他說:“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送薛存義序》)。這裡指出官吏的俸祿來源於人民,應該為民辦事;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不是奴役人民的老爺;人民有權黜罰那些不稱職的官吏。這種吏為民役的思想是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豐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