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中國近代愛國主義者、政治傢。號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785年8月30日出生。1811年中進士。曾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施政中以民惟邦本思想為指導,體察民心,愛惜民力,清理冤獄,興修水利,救災代賑,整刷吏治,,為人稱頌。1838年在湖廣總督任內,嚴禁鴉片,頗有成效。同年9月上書道光帝,力主禁煙。1839年3月受道光皇帝委派到廣州禁煙,他勒令英商繳出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隨後,打退瞭英國軍隊對廣州的多次侵犯。1840年9月,因投降派的誣陷被革職,次年派赴浙江籌劃海防,不久充軍新疆。在新疆主持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傳授紡織技術,並建議充實邊防以抗禦沙俄侵略。1845年底被重新起用,曾任陜甘總督、陜西巡撫、雲貴總督,在任期間,建議民間集股開采銅礦、銀礦,企圖打破政府官辦的壟斷局面。1850年奉旨前往廣西鎮壓農民起義,11月22日,行至廣東潮州時病逝。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的民族英雄,他認為英國侵略者的本性是貪且狡,欺弱畏強、稍縱即驕,必須嚴厲對待。指出鴉片走私,為害甚巨,煙毒泛濫,官場腐敗,白銀外流,財源枯竭,市場混亂,商民交困,人人萎頓,兵士羸弱,關系到國傢、民族的存亡。他主張嚴禁鴉片貿易,但允許各國正當的貿易,對各國采取區別對待的分化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他倡導的抵禦外敵的方針是:器良、技熟、膽壯、心齊。重視軍械的精良,又重視發揮官兵的勇敢精神。他還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認為“民心可用”,招募水勇,訓練水師,又挑選壯丁,加以訓練,協同水師作戰,並且宣佈“英夷兵船一進內河,許以人人持刀痛殺”。他一反閉關自守、妄自尊大的態度,為瞭抵禦外國侵略者,采訪敵情,組織人員翻譯外國報刊和書籍,將英國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譯為《四洲志》,將瑞士瓦特爾的《國際法》摘譯為《各國律例》,將澳門新聞稿譯為《澳門月報》,還翻譯西方關於制造大炮等武器方面的書籍,以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林則徐是近代中國最早註意瞭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傢情況的先驅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