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黑種人反對殖民主義和種族歧視的民族主義思潮和運動。

  15世紀起,西方殖民主義者在非洲大陸擄掠黑人,販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各地,使他們淪為奴隸。幾個世紀以來,居住在西半球的非洲黑人後裔,備受種族歧視和殖民奴役之苦,他們要求種族平等,擺脫壓迫,成立自治政府。1900年7月在倫敦召開瞭第一次泛非會議,有30多位來自美國、西印度群島和非洲的黑人知識份子參加,會議成為全世界黑人團結戰鬥的序幕,泛非主義作為一種政政治思潮而產生。早期的泛非主義傑出人物、美國黑人領袖和學者W.E.B.杜波依斯所領導的泛非大會運動,從1919~1927年先後在巴黎、倫敦、裡斯本和紐約召開瞭4次泛非大會。在歷次大會上,代表們都強調非洲人在政治上應享有自治的權利。牙買加黑人領袖M.M.加維領導的“回到非洲去”運動,提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口號,對非洲的民族覺醒起瞭積極作用。泛非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內容不斷充實,主要為:①倡導非洲各國聯合起來,擺脫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控制,爭取民族獨立,以達到非洲由非洲人統治的目的;②非洲國傢在結束殖民統治後,應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施改革,建立一個“泛非聯邦”或“非洲合眾國”;③努力恢復和發展非洲的語言和文化。為實現上述的主張而展開的運動稱為“泛非主義運動”或“泛非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泛非主義和泛非運動發展迅速。1945年10月由非洲人發起組織並領導召開瞭第5次泛非大會,大會通過的《告殖民地人民書》中提出:所有殖民地人民都享有掌握自己命運的權利,要從外國帝國主義的政治和經濟控制下解放出來,有權選舉自己的政府,為取得政權而鬥爭;並提出瞭“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被壓迫的人民聯合起來”的口號。萬隆會議之後,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從北非經西非擴及全非。1958年在加納首都阿克拉召開瞭第1次非洲獨立國傢會議和第1次全非人民大會,標志著泛非主義同現實政治鬥爭密切結合,成為非洲人民爭取非洲獨立和統一的運動。隨著非洲獨立國傢的增多,泛非主義在非洲獨立國傢中的傳播越來越廣,逐步形成瞭卡薩佈蘭卡集團和蒙羅維亞集團,並最終聯合起來。1963年非洲國傢統一組織成立,促進瞭非洲人民的民族覺醒和團結反帝事業的發展。1974年6月舉行瞭第6次泛非大會。現代泛非主義主張全非人民聯合起來,徹底清除外國統治和殖民統治;發揚非洲人民的文化,為人類的進步作出貢獻;在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對非洲社會加以徹底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