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法、美、日等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帝國主義和平體系。

  1919年1月18日~1920年1月2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與戰敗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其間,協約國同德國於1919年6月28日簽訂瞭《協約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通稱凡爾賽和約。和約關於對德和約部分規定:①確定瞭戰後德國的新疆界。德國除將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外,還向丹麥、波蘭以及新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割讓瞭大片領土。②②德國放棄其海外一切殖民地及領地。其中大部分以國際聯盟委任統治的形式為英、法、日所瓜分。如德屬太平洋赤道以北的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及馬裡亞納群島歸日本占有;赤道以南的新幾內亞劃歸英國自治領澳大利亞,薩摩亞劃給新西蘭;德屬西南非洲和東非坦噶尼喀歸英國;多哥和喀麥隆由英法兩國瓜分。③限制德國的軍備及確定德國的戰爭賠款。此外,協約國還同德國的盟國分別簽訂瞭和約。1919年9月10日,協約國同奧地利簽訂瞭《聖日耳曼條約》,規定匈牙利脫離奧地利成為獨立國傢,奧地利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獨立,禁止德奧合並;1919年11月27日,協約國與保加利亞簽訂瞭《訥伊條約》,保加利亞將大片領土分別割讓給羅馬尼亞、塞爾維亞 -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和希臘,並喪失通往愛琴海的出口;1920年6月4日,協約國同匈牙利簽訂瞭《特裡亞農條約》,匈牙利將約2/3的領土分別劃給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捷克斯洛伐克及奧地利;1920年8月10日,協約國同奧斯曼帝國簽訂瞭《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喪失大約3/4的領土,其中大部分是在國聯委任統治的形式下成為英、法等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協約國同德國及其盟國締結的上述一系列和約,構成瞭帝國主義的凡爾賽體系。

  巴黎和會未能解決遠東及太平洋問題,美國為打擊日本獨霸中國的政策,削弱英國的海上霸權並拆散英日同盟,於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舉行華盛頓會議有美、英、日、中、法、意、比、葡、荷9國出席。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簽訂瞭《美、英、法、日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通稱《四國條約》,以取代英日同盟。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簽訂瞭《美、英、法、意、日五國關於限制海軍軍備條約》,通稱《五國海軍條約》,規定5國的主力艦總噸位比例為(美)5:(英)5:(日)3:(法)1.75:(意)1.75;航空母艦總噸位依次為13.5:13.5:8.1:6.6:6.6。同一天,出席會議的9國還簽署瞭有關中國問題的《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通稱《九國公約》,確定瞭美國提出的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政策的原則。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補充。它最後完成瞭帝國主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對世界的重新瓜分,從而建立起戰後帝國主義國傢間的世界新格局,即凡爾賽 -華盛頓體系。這個體系,暫時維持瞭資本主義世界的和平。但是,隨著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危機的發展,以及帝國主義國傢間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自30年代起,該體系被德、日、意法西斯國傢的一系列侵略行徑所打破。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發動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