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佛教勝地。釋迦牟尼傳教中心之一。音譯為羅閱揭梨醯、羅閱祇、羅閱、曷羅闍姞利呬城等。古印度摩揭陀國都城。在今印度比哈爾邦邦底賴雅附近,有新舊城之分。舊王舍城為摩揭陀國頻婆娑羅王建都之地,四周有鞞婆羅跋恕山、薩多般那求呵山、因陀世羅求呵山、勒那山、薩簸恕困直迦缽婆羅山等五座山峰,佛經稱為“靈山”。新王舍城系頻婆娑羅之子阿闍世王所建,它在靈山五峰之外,距鞞婆羅跋恕山約兩公裡,規模小於舊城。釋迦牟尼生前經常在此進行傳教活動和居住。釋迦牟尼逝世後,弟子們曾在此舉舉行第一次結集。主要佛教古跡有:①靈鷲山:亦稱鷲頭、鷲峰、靈頭山、鷲臺、鷂山,或音譯為耆阇崛山、姞栗陀羅矩吒、紇哩馱囉尾吒等。此峰聳立於勒那山南麓,山上有許多天然石窟,傳說釋迦牟尼曾長年居此修行與說法。頻婆娑羅王亦曾來此求教。考古學傢曾在此山發掘出釋迦牟尼的初轉法輪像、過去七佛像、彌勒菩薩像及印章等物。②竹林精舍:又稱“迦蘭陀竹園”。位於新舊王舍城之間,相傳是王舍城的迦蘭陀長者皈依佛教後獻出的竹園;頻婆娑羅王又在此修建瞭精舍。釋迦牟尼曾在此宣講佛法。此外,還有溫泉精舍、七葉窟、伽蘭陀池、畢缽羅窟、釋迦牟尼舍利塔、提婆達多石室等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