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哲學傢。伊拉克庫法人。先在巴士拉求學,後遊學並定居於巴格達。由於提倡哲學研究,贊同莫爾太齊賴派的主張,曾獲得阿巴斯王朝馬蒙、莫爾太辛和瓦西格三位哈裏發的賞識,在宮廷供職。他認為,宇宙雖包羅萬象,但彼此間皆有因果關係。宇宙為安拉所創造,安拉對於宇宙萬有的作用是間接的,二者之間有若幹媒介。安拉的精神為一切作用之本原,物質僅具由精神“流出”的形式。靈魂介於安拉的精神與物質世界之間,人類的靈魂是從宇宙的靈魂“流出”的。靈魂常附於肉體但在本質上是離肉體而獨立立的。他認為人類的靈魂是單純的、不滅的物質,其本質導源於安拉的本質,是安拉的餘光。隻有敬畏安拉,專心研究萬物之理,靈魂才能漸漸磨光,反映事物猶如明鏡;靈魂離開肉體後,便能徹底認識萬物,與安拉相似。他認為人類知識的來源或得自感官,或得自理性。感官所能知的,是物質的形式,理性所能認識的,是精神的形式。他把精神分為永存的或積極的精神、消極的或潛在的精神、天賜的精神和表達的精神四類。其理論導源於2世紀雅典哲學傢亞斐羅得西亞人亞歷山大的《心理論》。亞歷山大是亞裡斯多德著作的註釋傢,而肯迪自稱是代表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的。他對《古蘭經》采取分析批判的態度。在伊斯蘭教正統派看來,他是一個異教徒,其著作曾被正統派焚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