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胞瞼內面發生細小顆粒、色暗紅而堅、形如花椒為主要特徵的傳染性眼病。相當於西醫的沙眼。常以散風清熱、涼血散結。椒瘡一名始見於《證治準繩》:“椒瘡生於脾內,累累如瘡,紅而堅者是也。”《審視瑤函》說:“胞間紅瘰瘰,風熱是椒瘡。”

  椒瘡多因脾胃結熱,風邪外襲,胞瞼脈絡壅滯,氣血生和,瘀熱交作所致。初起無明顯異常感覺,日趨增劇,患眼沙澀作癢,多淚而痛,翻轉胞瞼,在內面可見形如花椒顆粒,疙瘩高低不平。應與粟瘡相鑒別,粟瘡色淡黃,狀狀如粟米,黃軟而易散。

  椒瘡臨床主要證型有:①風熱偏盛,證見雙眼羞明澀痛,微癢流淚瞼內有少量椒瘡,脈浮數,苔薄黃,證屬風熱外襲,血氣失和,治宜散風清熱、涼血散瘀,方用清脾涼血湯加減。②胞內沙澀難睜,流淚,胞瞼硬腫,椒瘡累累成片,疙瘩不幹,大便幹結,苔黃質紅、脈弦數,證屬瘀熱交作,積而罹患,治宜泄熱散瘀,方用歸芍紅花散加減。

  外治,一般采用10%黃連眼藥水,西瓜霜眼藥水滴眼,也有記載,用龍須燈芯磨擦,出血取效,但不得已而導之,中病即止,不可太過,過者損血。近人,也用烏賊骨,削成鴨嘴筆狀,浸於黃連水,或大蒜中消毒後,翻開眼瞼,來回輕快磨擦,使有點狀滲血效果。但也不可太過,以防出血過多。

  椒瘡有傳染性,一人一巾,流水洗臉可以預防傳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