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氣法之一,運用降氣的藥物治療氣逆的治法。氣逆證是氣機上逆不降所引起的病證,降氣法有降臟腑之氣逆使之下行的作用,主要用於胃氣上逆證和肺氣上逆證。肺胃之氣以下降為順,若受邪氣的影響,或正氣不足皆可使肺胃之氣上逆而不降。胃氣上逆常見噁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肺氣上逆常見咳喘等癥。肺主吸氣,腎主納氣,肺氣上逆也可因腎虛不能納氣所致。根據不同臟腑的病變所致的氣逆證,降氣法有降逆和胃、降氣平喘、納氣等具體治法。

  降逆和胃 適用於胃氣上逆所致的惡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癥。常用降逆和胃的藥物有旋復花、代赭石、半夏、竹茹、柿蒂等,代表方如旋復代赭湯、丁香柿蒂湯。

  胃氣上逆多因飲食積滯,痰濕中阻,寒熱犯胃,胃氣虛弱,或肝氣犯胃所致。故降逆和胃常與消食化滯、化痰祛濕、溫中散寒、清熱、疏肝解鬱、補益脾胃等法配合使用。

  降氣定喘 適用於肺氣上逆所致的氣喘,咳嗽,胸膈滿悶等。常用降氣平喘的藥物有蘇子、杏仁、紫苑、款冬花、麻黃等。代表方劑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

  肺氣上逆多由風寒外束,寒熱邪氣,痰飲犯肺以及肺虛所致,故降逆平喘常與發散風寒,溫肺、清肺、化痰或補肺等治法配合使用。

  納氣 適用於腎虛不能納氣所致的氣喘,短氣,動則尤甚,咳逆汗出,小便常因咳而失禁等癥。常用補腎納氣藥物有胡桃肉、蚧蛤、山萸肉等。代表方劑如人參胡桃湯、七味都氣丸。

  臨床註意事項 使用降氣法應尋求氣逆的病因,以治其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