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澀法之一,運用具有收澀止汗的藥物,治療虛證汗出的治法。又稱斂汗法。適用於自汗、盜汗癥。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易傷津液,斂汗法有止汗的作用,可阻止津液的丟失。常用藥物有黃芪、浮小麥、麻黃根、牡蠣等。由於自汗和盜汗的病機不同,自汗多由陽虛(也稱衛氣虛)不固所致,盜汗多由陰虛火旺所致,故斂汗法常配合益氣或養陰清熱的藥物,以治其本。代表方劑有玉屏風散、牡蠣散、當歸六黃湯。如陽虛自汗,證見常自汗出,動則加重,易患感冒,體倦乏力,舌淡,脈虛細,宜養氣固表止汗,常用用玉屏風散;證見夜寐盜汗,或有自汗,五心煩熱,或兼午後潮熱,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治宜滋陰降火、固表止汗,常用當歸六黃湯。

  臨床上表邪未解,熱證汗出不宜使用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