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出於醫療或營養的需要,而是為瞭滿足嗜好,為瞭獲得用藥後的特殊心理體驗,和(或)為瞭避免因停藥所引起的不舒適軀體反應,而持續性或週期性地長期用藥的行為。藥物依賴一詞包括藥物成癮(主要指生理性依賴)和藥物濫用(在病理性心理渴望驅使下謀取藥物和使用藥物)等方面。這裏所說的藥物是廣義性的,泛指除食物以外其他一切能改變機體生理和(或)心理功能的物質,並不限於治療用藥物。因此,除對鎮靜安眠藥、麻醉鎮痛藥、中樞興奮藥的依賴以外,對海洛因、大麻類、可卡因類和致幻藥等的的依賴也屬於藥物依賴的范疇。成癮者為獲取藥物可以不惜重金,不擇手段,甚至違法犯罪,因此這是一類對個人、傢庭和社會都帶來嚴重危害的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概述 藥物依賴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對藥物的心理依賴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強迫性用藥行為。心理依賴又稱精神依賴,指用藥給個體帶來一定的心理體驗,通常是一種心理上的快感,個體對此產生瞭嗜好,不得不依靠連續用藥來不斷滿足這種嗜好。

  ②對藥物的生理依賴。生理依賴又稱軀體依賴,指藥物使中樞神經系統發生瞭某種生理、生物化學改變,以致隻有當該藥在體內保持一定濃度時,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才能正常運轉,一旦體內沒有這種藥物存在,或藥物濃度降到一定水平之下,便會發生一系列不適感和軀體反應,這通常稱為戒斷癥狀,其具體表現因藥物的種類不同而異。

  ③機體對藥物產生耐受性。即服用的藥量必須逐漸加大,才能發生同樣效應。

  ④由於長期用藥,引起一系列的行為改變和慢性中毒癥狀,其具體表現也因藥物的種類而異。

  凡能引起依賴性的藥物都是能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並影響情緒和行為的物質,亦即精神活性物質。有的藥物隻引起心理依賴,如果停藥不用,依賴者會覺得若有所失、煩躁不安、激動易怒,但不會出現真正的軀體反應。有的藥物則引起心理及生理兩方面的依賴。停藥必然帶來戒斷癥狀,藥物耐受性通常與生理依賴相伴發生,但也不盡然。例如致幻藥隻引起心理依賴而無生理依賴,但卻有較強的耐受性;有些醫療用藥如三環類抗抑鬱藥或酚噻嗪類藥物有時可引起耐受性,但並不引起心理或生理依賴。

  原因和發生機理 藥物依賴的情況多種多樣,其原因也各異。一般來說,與以下幾方面因素有關:藥物在體內引起特定的生理心理效應,自然是依賴得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能從環境中獲得藥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除此之外,個體對於特定藥物的易感性、心理誘因及社會條件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有關藥物依賴的生物學機理的研究很多,也有所發現,但離徹底揭曉還有相當距離。總的來說,藥物的輸入擾亂瞭身體內部的內穩態,身體為恢復平衡而作出相應方向的代償反應,在克服代償反應的同時,如果要保持藥效,就得逐漸增加藥量,這就是耐受性的由來。停藥之後,外來幹擾不復存在,而體內代償反應繼續進行,便引起戒斷癥狀。

  藥物依賴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問題,有些資本主義國傢對成癮藥物管制不嚴,藥物容易取得,加上親友、同伴中原有藥癮者的慫恿,大眾傳播媒介的渲染,難免使意志薄弱者受到腐蝕。另一方面,事業競爭的劇烈、人際關系的傾軋、謀生的艱難、傢庭的破裂等都容易使人意氣消沉,自甘墮落,或者飲鴆止渴,追求變態刺激。美國的調查發現,海洛因成癮者半數來自父母分離的單親傢庭;在美國一些大城市中的貧民區中,高失業率、高藥物依賴率和高犯罪率常如影隨形,互為因果;這就足以說明社會因素的作用。

  此外,藥物依賴的發生,還與個人人格特征和身體素質有一定關系。例如,美國的調查發現,鴉片類毒品依賴者中,有40%的人在吸毒之前便已有人格障礙。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個體在發生藥物依賴方面有難易之分和快慢之別,這與生物學素質差異有關。

  流行學 由於藥物依賴在很大程度上是社會問題,因此它的流行情況不是各地一律,一成不變,而是因時因地而異。事實上,關於藥物依賴的發生率,迄今沒有準確可靠的數字。這是由於:①能引起依賴的藥物甚多,很難一一調查。②藥物依賴是非法行為,依賴者往往諱疾忌醫,對流行學調查更采取隱瞞、否認態度。③毒品依賴者往往沒有固定職業,住處經常變動,不利於流行學調查。從當代世界的情況來看,資本主義國傢是藥物依賴的主要流行區域,美國1980年的統計表明,藥物依賴和酒精依賴者合占該國總人口的6~7%。在性別分佈方面,藥物依賴者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分佈方面,青少年和中年是發生藥物依賴的兩個高峰期。

  臨床表現 包括三個方面:①由藥物的急性效應引起的心理生理狀態;②長期用藥引起的慢性中毒;③停藥引起的戒斷癥狀。

  成癮毒品輸入體內後,能引起情緒上的松弛和欣快,並使痛覺閾值增高,知覺狀態改變,對時間及空間的體驗發生變化,有時出現人格解體、現實解體或幻覺狀態,使吸用者進入似幻非幻、飄飄欲仙的意境。

  致依賴藥物慢性中毒可引起一系列的精神障礙和軀體癥狀。常見的精神改變有:①情緒障礙,情緒起伏於用藥當時的欣快,興奮和藥物作用消失後的沮喪、焦慮之間,容易受激惹,有時可發生沖動行為。②意志消沉,動力缺乏,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和判斷能力下降。③人格改變,變得孤僻內向,自我中心,對親人缺乏感情,在社會生活中缺乏基本責任感和道義感,唯一關心的事就是如何獲得藥物以圖一時之快,為此不惜說謊、行騙、盜竊或從事其他犯罪活動。④巴比妥類、苯丙胺類、可卡因類和致幻劑類藥物都可引起意識障礙、妄想、幻覺和感知覺綜合障礙。⑤多次服用致幻藥,特別是LSD之後,有時雖已停藥數月之久,但在精神刺激或體力勞累的誘發下,可以自發性地再現以往服藥引起的精神改變,如幻覺、感知覺綜合障礙、現實解體感等,這稱為再現反應。這種反應可持續數日甚至數周之久,病人常以為自己要發瘋,因而陷入更嚴重的焦慮和抑鬱狀態之中。

  致依賴藥物慢性中毒還可引起一系列的軀體癥狀,常見者如食欲缺乏、營養不良、多汗、便秘、月經停止、性功能減退、肢體震顫、共濟失調和抽搐等。鴉片類藥物中毒的特征表現是瞳孔縮小如針尖樣和嚴重便秘。鎮靜安眠藥中毒的特征表現是嗜睡、說話口齒不清和步態不穩。中樞興奮藥中毒的特征表現是顏面發紅、瞳孔擴大、心跳加快和血壓升高。

  LSD及大麻類有致畸形作用,孕婦服用後可引起胎兒畸形。

  致依賴藥物慢性中毒嚴重時可以致死,服用藥量過大時和同時對多種藥物依賴時,這種危險性更大。

  戒斷癥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因藥而異,所用藥量越大,戒斷癥狀也越重。一般表現為焦慮、恐懼、軟弱無力、全身不適、涕淚交流、肢體震顫,嚴重時可發生意識障礙、全身抽搐,甚至因虛脫衰竭致死。鎮靜安眠藥戒斷時常出現精神錯亂。

  診斷 根據長期用藥的歷史和典型的臨床表現,藥物依賴的診斷一般不難。值得註意的是:①有的依賴者諱疾忌醫,隱瞞和否認用藥歷史;或者送到醫院時已處於意識不清狀態,無法獲得準確病史。②同時依賴多種藥物者人數不少,藥物依賴與酒精依賴同時並存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有條件時應對可疑病例進行全面的血或尿藥物檢驗,以免遺漏。

  防治 治療的要義在於戒藥,由於依賴者對此缺乏主動要求或者不能堅持,因此一般宜住院進行,先減少藥量,以後逐漸停用。戒藥期間應采用各種支持療法,以改善營養情況,緩解急、慢性中毒癥狀,和減輕戒斷反應。對鴉片類藥物的依賴,國外目前盛行美散酮替代治療,作為完全戒藥的過渡。心理治療也很重要,可幫助依賴者認識戒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保持信心,避免舊癖復發。

  由於藥物依賴主要是個社會問題,所以預防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無論如何,杜絕成癮毒品的來源,加強醫療用藥的管理,向公眾宣傳藥物依賴的危害,社會各方面通力合作,持之以恒,還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的(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