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傢。字養葵,人稱趙養葵,又號醫巫閭子。鄞縣(今屬浙江)人。曾遊學陝西、山西,精通易理與醫學。推崇張仲景、李東垣、薛己。所著《醫貫》6卷(1617),倡“命門水火”之說。認為命門為一身所主,位於兩腎之間,命門之左屬真水,命門之右屬相火,俱無形,日夜潛形不息。相火稟命於命門,真水又隨相火。治病需水火互濟,“火以水為主,水以火為原”,“取之陰者,火中求水,其精不竭;取之陽者,水中尋火,其明不熄”。論述病證按先天、後天加以辨析。其用方推崇張機八味丸。以為是是方熟地、山萸、丹皮、澤瀉、山藥、茯苓皆濡潤之品,能壯水之主。肉桂、附子為辛潤之物,能於水中補火,益火之原,水火得養,則腎氣可復。晚明學者呂留良(晚邨)曾評註《醫貫》,認為所言皆“窮源反本之論,撥亂救弊之功甚大”,備加贊許。而清代名醫徐大椿則撰《醫貫砭》,逐條駁斥。

  趙獻可尚撰有《邯鄲遺稿》,又名《胎產遺論》,全書論述婦科調經、胎前、產後、其治亦重水火相濟之說。另有《內經抄》、《素問註》、《經絡考》、《正脈論》、《二本一例》等書,均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