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先天性足部畸形的一種,腳內翻內收、下垂,也稱拐棍腳。約占足部先天性畸形的7.5%,有報告占新生兒的1~44‰。男孩發病率為女孩的兩倍,單足畸形較雙足畸形略多。患者行走困難,早期治療者預後較好。

  病因 病因不明,有關的學說較多。或認為是胚胎期肢芽形成階段缺氧所致。實驗證明,將胰島素註入雞胚中可使孵化出的小雞發生馬蹄內翻足。或認為是胎兒位置異常所致。正常情況下,胎兒兩足背屈,足底抵抵於子宮壁。若胎兒兩足相壓,或一足塞入對側腹股溝部,則一足或兩足處於馬蹄內翻位,久之成畸形。解剖馬蹄內翻足的死嬰,發現其足部肌肉附著點異常,可能使骨骼的應力失去平衡而發生畸形。

  病理 足部畸形的程度不一,有的僅有輕度馬蹄內翻,有的比較嚴重,足趾可接觸小腿內側。畸形有內翻、內收、馬蹄三部分,此三種畸形並無一定比例,一些病例內收較多而另一些病例則馬蹄比較嚴重。踝關節和小腿也多隨著足部向內旋轉,外踝可與內踝在同一冠狀面或者外踝轉移至內踝的前方。軟組織改變,包括跟腱、蹠腱、三角韌帶、跟舟韌帶、脛骨前肌、脛骨後肌、掙屈肌、跗屈肌和內側關節囊等短縮。相對的足前外側的肌腱、韌帶、關節囊延長。患側小腿的肌肉也有相當萎縮的現象。距骨向蹠側旋轉,隻有滑車後方的關節面與脛骨下關節面相接觸。距骨頭扁平,舟骨內移,隻有其內側部與距骨頭相對。跟骨趾屈,並沿其縱軸內翻,致其內側的結節與內踝下端間的距離變短,畸形長久存在,則跟骨呈向外側凸出的弧形。

  臨床表現 一般出生後即能發現(見圖)足前部較寬,足跟部較窄。足內緣常有一深陷的橫行皮膚皺襞連至足底,足跟後上方也有一深陷的橫行皮膚皺襞。足內側皮膚較緊張,跟腱及蹠筋膜攣縮,小腿後側肌肉萎縮,缺乏彈性。患足的屈曲及內翻動作容易完成,伸展及外翻動作受限,患側小腿多旋前。患者站立時,輕者用足蹠外緣負重,重者則用足背外側負重,久之負重部可出現胼胝及皮下滑囊。患兒開始學走時跨步困難。單側者出現跛行,雙側者行走時全身向兩側搖擺。畸形輕者可用手板正,重者隻能部分扳正。

  診斷 診斷比較容易。但病史不詳者,應與腦脊膜膨出的馬蹄內翻足,先天性關節攣縮癥,脊髓灰質炎後遺癥,腦炎型的腳部畸形等作鑒別。

  治療 3歲以下的患兒可用手法矯正石膏固定。嬰兒滿月後即可開始治療。也有主張早期施行手術矯正者。手術方法有足內側及蹠側軟組織松解術、跟腱延長及後關節囊切開術、三關節固定術等。中國陸裕撲教授采用早期手術療法(跟腱切斷或延長加脛前肌腱外移)獲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