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包括毛髮和甲)受到內外因素的影響後,其形態、結構和功能均發生變化,產生病理過程,並相應的產生各種臨床表現。皮膚病的發病率很高,多比較輕,常不影響健康,但少數較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診斷皮膚病時,辨認皮疹很重要,並配合皮膚科的特殊檢查,如斑貼試驗、真菌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和其他化驗檢查。治療皮膚病主要針對病因,病因不明者對癥治療。皮膚科的外用治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應根據病情,遵從醫生的處方用藥。

  分類 分感染和非感染兩大類。病原體侵入皮膚引起的疾病為感染性皮膚病。非感染性皮膚病見表1。

表1 非感染性皮膚病分類表

  臨床表現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表皮異常引起的病變 表皮更新速度加快,臨床上表現為大量脫屑。正常表皮的脫屑時間為26~27天,銀屑病的表皮更新時間僅為4天。表皮更新異常,病因未明,其真皮也有改變,如真皮乳頭延長,毛細血管襻擴張紆曲等。在皮膚表面上形成丘疹、斑塊及大量白色鱗屑損害。白色鱗屑刮除之後,可擦破擴張的毛細血管,形成點狀出血現象。

  魚鱗病與遺傳有關,可能由於某種酶的缺乏,使得皮膚的角質堆積,角層增厚,而出現臨床上如魚鱗樣的鱗屑。

  接觸性皮炎 臨床上表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損害,僅在接觸部位發病。

  大皰性皮膚病 如天皰瘡,血清中的自身抗體與皮膚粘膜的表皮細胞間的抗原起反應,產生棘層松解,出現大皰。因病變部位深淺不同,而有尋常性天皰瘡(較深,在基底層以上)、落葉性天皰瘡(較淺,在顆粒層附近)等之分。

  真皮與表皮交界處的基底膜的病變 類天皰瘡患者血清中有抗基底膜的抗體,它與基底膜發生反應,使基底膜分離,出現厚壁張力性大皰。鏡下觀察,大皰位於表皮下方。臨床上大皰壁厚,不易破潰,內容清明透亮,其周圍可以有紅斑,也可以無紅斑。紅斑狼瘡也是一個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真皮表皮交界處有免疫球蛋白 IgG、IgM的顆粒沉著,呈均質帶狀。也累及真皮和表皮,真皮組織內水腫,血管擴張,細胞浸潤,表皮萎縮。病損開始為紅斑水腫,繼而形成鱗屑、毛囊角栓等改變。

  真皮病變 一型變態反應所致的疾病。如蕁麻疹、血管性水腫。由於特異 IgE抗體致敏的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白細胞與相應抗原結合,釋放許多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是組織胺的釋放,引起一過性的真皮水腫,在臨床上產生風團。水腫發生在真皮上層為蕁麻疹,水腫在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即為血管性水腫。

  在大皰性表皮松解癥中,可以降解膠原的膠原酶,其數量比正常人多3~6倍,膠原被降解,形成表皮下水皰,皮膚受到外傷後,即使是極輕的碰撞,即可引起大皰,破潰,愈後結瘢痕。另外在皮膚彈力過度癥中,真皮的膠原有缺陷,皮膚伸展過度,脆性增加。而硬皮病膠原纖維則明顯增加,透明變性,皮發硬。皮膚松弛癥則是真皮中的彈力纖維數量減少所致。

  脂膜的病變 脂膜小葉間隔的結締組織發生炎癥,有時伴有小血管炎癥,形成瞭臨床上常見的小腿紅斑結節病變,如結節性紅斑和硬紅斑。

  皮脂腺疾病 皮脂腺受性激素控制,青春期皮脂腺發育,皮脂增多,某些人皮脂排出可以出現障礙,毛囊口角化,皮脂瀦留。又有痤瘡棒狀桿菌和其他菌的作用,發生炎癥,引起一系列的臨床皮膚損害。如皮脂腺瀦留,開始可引起白頭粉刺,皮脂形成一個脂栓,阻塞在毛囊口,頂端變黑,即為黑頭粉刺。痤瘡棒狀桿菌、葡萄球菌等引起感染,出現毛囊性丘疹、膿皰。毛囊口阻塞,皮脂瀦留而形成囊腫或結節。

  小汗腺 掌、蹠、腋部多汗均與小汗腺分泌過盛有關,常因情緒緊張及環境因素而使汗液增多或好轉。無汗癥可能是先天缺乏小汗腺。夏日出汗過多,上皮浸軟,皮膚浸漬,再加之皮膚細菌,可引起紅痱子。繼發細菌感染後化膿,形成化膿性汗腺炎,即痱癤。

  毛囊 雄激素及遺傳因素可以引起男性型脫發。精神因素障礙可以使頭發的一部分全部進入休止期,毛發脫落,毛發呈棒狀或驚嘆號狀,即為斑禿。

   甲母的創傷可引起甲板的裂隙,嵴狀隆起。甲皺襞病變可引起甲溝炎。甲床病變可引起甲松離癥、甲板下角質增生等,如銀屑病。

  黑素 黑素細胞有絲分裂的缺陷,據信可以引起白癜風。酪氨酸酶合成的缺陷,在酪氨酸形成黑素的許多環節,有的需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酶缺乏可能是白化病的一個原因。因各種原因的色素增加疾患有黑變病、黑子等等。

  各種外在因素引起的疾病 日光照射皮膚引起紅斑、色素沉著。皮膚葡萄球菌的感染發生在毛囊淺部位的是毛囊炎,深的是癤腫。出現多數膿皰及結痂的是膿皰病。沿淋巴蔓延的是丹毒。

  病毒感染引起的皰疹為集簇性水皰。疣為表面粗糙的正常皮色的疣狀物或丘疹。蹠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1、4型引起,尋常疣由2、4、7型引起,扁平疣由3型引起,尖銳濕疣由6型引起。

  皮膚癬菌在角層寄生,當菌將角層的營養物質消耗盡後,就離心性的向外移動,臨床上表現為環狀損害。

  診斷 主要靠系統的病史和體格檢查,有時還需必要的實驗室檢查。

  病史 ①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種族、籍貫等。②主訴。③現病史。④既往史。⑤傢族史。⑥個人史等。

  體格檢查 ①皮膚檢查,視診時應區別原發損害或繼發損害。註意損害大小、數目、排列、對稱與否、顏色、邊界是否清楚、表面和基底、水皰內容等等。觸診是對視診的補充、修正或進一步發現問題。主要觸摸損害的淺在或深在、柔軟或堅實、溫度、皮膚彈性、壓痛等等。②必要時應作全身系統性檢查。

  其他檢查 如玻片壓診,可鑒別皮損是充血還是瘀血。皮劃痕試驗,在劃後可出現條形風團。濾過紫外線檢查,用特制的紫外線燈(紫外線通過含氧化鎳的玻璃板)在暗室中照射毛發,黃癬毛發呈暗綠色,白癬呈亮綠色。

  皮膚試驗 ①斑貼試驗。用一小塊紗佈沾取試物後貼於前臂伸側或背部,用不透水物如塑料薄膜蓋好,然後用橡皮膏固定。72~96小時後看結果,陽性表示對此物過敏。②劃痕試驗。消毒皮膚後,用消毒針在皮膚上作長1cm的劃痕,以不出血為度,在劃痕處塗適當濃度的受試物,20~30分鐘後局部出現風團為陽性。③皮內試驗。皮內註射抗原,20~30分鐘後出現風團及紅暈為陽性,如青黴素皮試。

  其他實驗室檢查 如抗核抗體檢查,活體組織檢查(病理學檢查),電子顯微鏡檢查,梅毒血清反應檢查,真學檢查,寄生蟲學檢查,血、尿常規及生化學檢查等。

  治療 分內用和外用兩種療法。

  內用療法 包括病因和對癥療法。①病因療法。尋找致病因素,特別是感染性皮膚病,當找到病原體後,按照其敏感藥物給藥。如細菌性皮膚病選用各種抗生素,變態反應性皮膚病應用抗過敏藥物等。②對癥療法。如瘙癢癥可用鎮靜藥物,所用藥物與內科相同。

  外用療法 皮膚病最常用的療法。

  ①外用藥的種類及作用(表2)。

表2 皮膚病常用外用藥的種類及作用

  ②外用藥的劑型及作用(表3)。

表3 皮膚病常用外用藥的劑型及作用

  ③選擇藥物的原則。選擇劑型的原則為:急性皮炎無滲出者選用粉劑、振蕩劑;有滲出者選用濕敷、油劑。亞急性皮炎選用乳劑、糊膏及油劑。慢性皮炎選用軟膏、糊膏、硬膏,有時也可使用乳劑、酊劑、醑劑等。但急性皮炎不能用軟膏。

  按病因選藥,如細菌感染選用抗菌藥,真菌感染選用抗真菌藥,變態反應性疾病選用抗過敏藥物等。按病理變化選藥,如角化不全(銀屑病)選用角質促成劑,角質增生選用角質松解劑等。按癥狀選藥,癢重者選止癢劑。

  ④應用外用藥物的註意事項。掌握正確的用藥方法,如濕敷需用多層紗佈,經常更換。手足慢性濕疹、皮炎有時用藥需加封包,即用藥後加塑料封包12小時左右。若皮損較輕,淺在性皮膚損害可用藥物局部輕輕揉搓,以利藥物滲透。對於皮膚敏感患者,每於用新藥時先試用小面積,若無反應再大面積使用。盡量使用溫和無刺激性藥物。若使用有刺激性藥物,也先用低濃度藥物,待適應之後逐步加高濃度。病人應與醫生密切配合,定期檢查,若有反應,應及時就醫。有些藥物禁止混合使用,需要醫生和藥劑科把關。有些刺激性藥物如水楊酸、芥子氣軟膏等,勿用於頭面部和外陰部,以免引起炎癥反應。註意保存藥物,一般外用藥應置於涼爽外,勿日光曝曬,勿放於高溫處,以防變質。

  預防 ①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則,註意早期診斷,積極治療患者,以消滅傳染源。②調查清楚引起皮膚病的接觸的化學物質、藥物或其他過敏物質,可作斑貼試驗證實,避免以後再接觸。改進勞動條件和生產過程是預防職業性皮膚病的重要手段。③皮膚避免過多日光曝曬,以減少發生腫瘤的可能。④生活規律化,避免吸煙,禁止過度飲酒。⑤搞好個人衛生,勤洗澡。加強體育鍛煉,呼吸新鮮空氣,保持心身愉快。

單純皰疹

尋常疣

帶狀皰疹

膿皰病

白癬

疥瘡

麻風

尖銳濕疣

梅毒硬下疳

軟下疳

梅毒性丘疹

第四性病

嬰兒濕疹

異位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

食物致敏性日常性皮炎

固定性藥疹

濕疹型藥疹

多形性滲出性紅斑

環狀紅斑

結節性紅斑

結節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

結節性動脈周圍炎

尋常痤瘡

灑渣鼻

白癜風

黃褐斑

斑禿

眼瞼黃色瘤

核黃素缺乏癥

尋常魚鱗病

糙皮病

銀屑病

尋常天皰瘡

類天皰瘡

毛痣

楊梅狀血管瘤

乳房佩吉特氏病

基底細胞癌

鱗狀上皮癌

卡波濟氏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