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淋巴細胞性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癥狀輕者似感冒,少數典型者可出現腦膜炎癥狀。一般病情輕,病死率極低。屍體檢查報告極少,故病理改變不詳。

  嚴重腦膜炎病例死亡後,屍檢發現大腦皮質、延髓、橋腦和小腦皮質有廣泛的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浸潤。用免疫螢光法在腦膜和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中檢出病毒抗原,說明病毒可以直接侵犯神經細胞。

  本病是傢鼠固有的病,人因食入病鼠尿、糞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污染染的塵埃而受染。人類發病者不多,但在世界分佈較廣,歐洲、美洲和亞洲等地均有發病,中國也曾有過少數病例報告。此外,實驗室工作者也可能受染。

  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屬沙粒病毒科。人類受染後,多表現為隱性感染,也可以發病。潛伏期為6~13日。有三種臨床表現:類似流感或非神經系統感染、無菌性腦膜炎和腦膜腦脊髓炎。以前二者常見。類似流感型表現發熱、倦怠、食欲減退、頭痛、肌痛、流涕,有時咽痛、關節痛、咳嗽、畏光、嘔吐和出現皮疹,伴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病程持續4~7日,可痊愈。腦膜炎型開始時也有類似流感的癥狀,但是在病程中可再度發熱,伴有頭痛、嘔吐和腦膜炎的體征,如頸強直和病理反射。腦脊液的改變是淋巴細胞增加,蛋白質含量增高,腦脊液中含有病毒。病程持續數周,可以痊愈。極少數嚴重病人發生昏迷和死亡。少數病人可以有後遺癥,例如帕金森氏綜合征等。本病毒感染還可以引起畸胎、流產和新生兒腦積水等。

  在發熱時,血中有病毒。在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時,腦脊液中存在病毒。檢測急性期血清和腦脊液中的 IgM抗體,可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中和抗體出現較晚,持續時間較長,滴度不高。

  尚無特效療法,可以采用對癥治療和支持療法。滅鼠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