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利水滲濕藥。別名蜈蚣草、大金錢草。始載於《百草鏡》。原名神仙對坐草。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Lysimachia christinae的全草。

  產地和性狀 金錢草喜生於林緣、溝邊、草叢、路旁陰濕處。中國長江流域,北至陝西,南至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均有分佈,主產於四川。夏秋兩季採收,去淨泥土雜質,曬乾,或用鮮品。乾燥藥材纏結成團,全體無無毛或微被毛。莖扭曲,棕色或暗棕色,表面有縱紋,斷面實心。葉對生,皺縮,展平後呈寬卵形或心形,基部微凹,全緣,長寬幾相等,各1~3.5厘米;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背面色較淺,主脈1條,背面突起,側脈不顯,葉片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長1~4厘米(見圖)。有的葉腋具長梗的小黃花或果。蒴果球形。氣微,味淡。

過路黃原植物圖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甘、淡,性微寒。歸肝、膽、腎、膀胱經。功能清利濕熱,通淋排石,解毒消腫。主治熱淋、石淋,濕熱黃疸,熱毒癰腫,毒蛇咬傷等證。

  成分和藥理 金錢草品種較多,除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外,部分地區尚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即連錢草)Glechoma longituba、豆科植物廣金錢草Desmodium styrɑcifolium及傘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等,按其主要產地分別名為江蘇金錢草、廣東金錢草、江西金錢草。以上各藥雖都可用於治療泌尿系炎癥和結石,但性能功用尚有差別。過路黃含酚性成分、甾醇、黃酮類、氨基酸、鞣質、揮發油、膽堿和鉀鹽等。藥理實驗證明,長期口服過路黃煎劑有利膽作用。過路黃還能使尿液轉變為酸性,促進堿性結石溶解。

  應用和禁忌 本品善清膀胱肝膽濕熱,為治泌尿系結石及膽結石常用藥。用於濕熱下註膀胱、小便淋瀝澀痛之熱淋,配木通、滑石、萹蓄、車前子。濕熱久蘊,結為石淋,可單用,或與海金沙、雞內金等同用;石結於腎,伴腰痛膝軟腎虛癥狀者,加配杜仲、續斷或補骨脂、胡桃肉;如與冬葵子、川牛膝、王不留行等同用,有促使結石排出作用。肝膽濕熱,發為黃疸,配茵陳、山梔或蒲公英、板藍根。如為膽結石,配柴胡、黃芩;脅痛明顯加枳殼、鬱金;伴有黃疸加茵陳、虎杖;大便秘結加大黃、芒硝。此外,本品尚可用於水濕停聚所致的腫滿,小便不利,每與白茅根、車前草等同用。其清熱解毒消腫之功,主要用於腮腺炎、乳腺炎、癤腫疔瘡、帶狀皰疹、丹毒及毒蛇咬傷等。取鮮品搗爛絞汁飲,用渣外敷。內服用量15~30克,鮮品用量加倍。如長期或大量服用,可產生頭暈、心悸等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