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女性生殖系統損傷,子宮直腸陷凹(腹膜在子宮直腸之間形成的陷凹)向陰道直腸陷凹呈疝狀膨出。疝囊內具有腸曲者稱腸疝;無腸曲者則稱為子宮直腸陷凹疝。兩者均可伴有直腸膨出。

  腸疝有先天性及後天性兩類。先天性的很少見,偶於陰道手術時發現。後天性者較為常見,多發生於絕經期或絕經後產婦。主要病因為產傷、巨大盆腔腫塊、腹水、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可增加腹壓的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腸疝。子宮脫垂可併發此癥。

 腸膨出的癥狀多無特異,有下腹部不適、陰道脹滿和(或)壓迫感,幾乎無胃腸道癥狀。多數疝囊內的小腸不粘附於疝壁,亦不發生嵌頓。但在子宮全切除術後陰道頂部脫垂的病例中,常見小腸與脫垂囊壁粘連,甚或產生腸梗阻癥狀。

  陰道擴張後,見後穹窿呈球形膨出,即可作出診斷。若伴有直腸膨出,則可見兩個凸出球面,一個來自陰道後壁,另一個來自後穹窿。檢查者可用手指插進肛門內直抵陰道頂,指尖不能伸入膨出的袋內者為腸膨出。

  一般采用手術療法。多經陰道遊離及切除疝囊,然後將兩側子宮骶骨韌帶相互縫合。但此類患者常並發膀胱、直腸膨出和(或)子宮脫垂,故應同時處理此類並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