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類動物特有的周圍免疫器官,廣泛分佈於機體的淋巴通道上,在肝門、肺門周圍和體表凹陷隱蔽處,如腋窩、腹股溝、鎖骨上以及腸系膜,淋巴結成群集聚。人出生後全身約有500~600個淋巴結,這些淋巴結借助淋巴輸入管和淋巴輸出管在機體形成獨特的淋巴運輸網路,又依靠胸導管和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間隙與機體血循環相溝通,是發生免疫應答的重要器官。

  淋巴結的形態及結構 淋巴結在生理狀態態下呈豆形,直徑1~25mm不等。其一側有略凹陷的部分稱為門,是輸出淋巴管和血管的出入之處,背側有輸入淋巴管。淋巴結的表面有薄層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被膜包繞,被膜結締組織伸入實質形成小梁,成為淋巴結的支架。淋巴結的實質可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其組織學結構(見圖)。

  淋巴結的皮質位於被膜下,由淺皮質區、深皮質區(或稱副皮質區)和皮質淋巴竇組成,彼此間並無明顯的界限。機體不同部位的淋巴結各皮質區的厚度隨淋巴結的位置及機體的免疫狀態的不同,差異極大。

  淺皮質區為鄰近被膜的薄層淋巴組織,分為初級淋巴小結、次級淋巴小結(生發中心)和彌散淋巴組織。大量B細胞聚集而成淋巴小結,也稱淋巴濾泡。在淋巴結未受抗原刺激時這種淋巴小結稱為初級淋巴小結(濾泡)。一旦受抗原刺激後,濾泡中的B細胞母細胞化,分裂活躍,這種淋巴小結稱為次級淋巴小結(濾泡),或稱生發中心,又分為暗區,小結冠和明區。這些大型淋巴母細胞含有較多的嗜鹼性顆粒,組織切片染色觀察可見其著色較深,聚集於生發中心的暗區。其外周集聚瞭由中心分化而來的中等大小的淋巴細胞和較多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在切片中構成染色淺的明區。明區的淋巴細胞進一步分化增殖,遷移至生發中心的頂部,聚集成新月形帽狀結構(小結冠)。這些淋巴細胞部分成為記憶B細胞參加再循環,部分為分化中的漿細胞前體,遷移至髓質。未受抗原刺激的動物或在無菌條件下飼養的動物淋巴結中,淺皮質區薄,且活化細胞和初級淋巴小結的數目少。功能活躍的淋巴結生發中心明顯。新生期摘除胸腺或胸導管慢性引流的動物,其淋巴結中的生發中心並不消失。

  深皮質區為一層彌散淋巴組織,位於淋巴小結的皮質深層和結間。可分為若幹功能單位。每一功能單位約包括10個淋巴小結,功能區的中央聚集大量的T淋巴細胞,為胸腺依賴區。細胞免疫功能活躍時,T細胞轉化增殖,此區相應擴大。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動物,其淋巴結中此區不發育。功能區的周邊有較多的高柱狀內皮細胞構成的毛細血管後微靜脈和小淋巴竇的盲端,是淋巴和血液循環中細胞穿行的重要部位。

  皮質淋巴竇指被膜下淋巴竇及其向深部延伸的狹窄竇道。竇內可見星形網狀細胞支架及附著的巨噬細胞。淋巴竇為淋巴液流經的通道。

  髓質由髓索和髓竇組成,位於淋巴結的中央。B細胞、巨噬細胞及漿細胞聚集成索狀形成髓索,成為彌散淋巴組織的主體,彼此連接成網狀,且與深皮質區相通。髓索的細胞比例隨淋巴結的免疫狀態變化。正常生理狀態下髓索內主要是B細胞。慢性感染及炎癥時,巨噬細胞和漿細胞的數目激增。髓質淋巴竇的組織結構與皮質相似,但擁有較多的巨噬細胞和網狀細胞。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中,T細胞占70~75%,B細胞占25~30%。

  淋巴液由輸入淋巴管進入淋巴結的被膜下淋巴竇,部分經皮質淋巴竇流至髓質,部分擴散入淋巴組織中,經組織間隙緩慢地滲透入髓質。髓竇內的淋巴液經輸出淋巴管流出。形成淋巴液在淋巴結內的通路。

  淋巴結的作用 淋巴結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濾過淋巴液,清除病原性微生物。當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異體抗原侵入皮下或粘膜結締組織後,很易進入毛細淋巴管隨淋巴回流進入淋巴結。由於淋巴竇狹窄,又充以眾多的網狀細胞,淋巴液的流速緩慢,故外原異物經淋巴竇時被沉積和貯存。淋巴結中的巨噬細胞能及時吞噬和清除這些異物。淋巴結對細菌的清除效率較高,但對病毒和腫瘤細胞的清除能力相對較弱。病毒在淋巴結內,雖受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但並不被殺滅,它們可隨淋巴液遷移和彌散至全身。

  淋巴結是免疫細胞增殖和貯留的場所。生理狀態下,淋巴結內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來源於循環庫。受抗原刺激後淺皮質和髓質的 B細胞可以增殖和分化為產生抗體的漿細胞,淺皮質出現典型的生發中心,深皮質的T細胞也可受抗原刺激而增殖。抗原物質亦可刺激結內的巨噬細胞,使之數目激增。

  淋巴結是淋巴細胞再循環的重要通道。機體淋巴組織和其他組織內的淋巴細胞經輸出淋巴管和胸導管進入血循環,再經毛細血管後微靜脈的內皮細胞進入淋巴組織的過程周而復始的進行,稱為淋巴細胞再循環,除效應性T、B、NK和K細胞不參加循環外,其他淋巴細胞均參加循環,尤以T記憶細胞和B記憶細胞的再循環更為活躍。一般T細胞循環一周需18~24小時,而B細胞長達30小時。參與再循環的T和B細胞主要存在於淋巴組織中,它們的數量相當於血液中淋巴細胞的數十倍,故稱為淋巴細胞再循環庫。淋巴細胞再循環可增加T和B細胞識別抗原的機遇,傳播免疫應答的信息,淋巴細胞又可在淋巴結內增殖,致使淋巴結成為一個統一的功能整體,極大地提高瞭機體的免疫功能。

  淋巴結是免疫應答的基地之一。當胸腺非依賴性抗原進入機體,往往先出現在髓質,皮質其後出現。淋巴小結受抗原刺激的B細胞增殖分化為漿細胞前體,此時淺皮質增厚,淋巴結體積增大,約經5~6日,分化中的漿母細胞經淋巴竇遷移至髓質部,成為漿細胞,分泌抗體。當胸腺依賴性抗原進入淋巴結,結內的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攝取抗原,將它加工處理,再呈遞給T和B淋巴細胞。B細胞除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產生抗體外,還可分化為B記憶細胞,進入再循環。胸腺依賴區的T細胞受抗原刺激後2~4天,T細胞母細胞化,隨後大量增殖。伴隨之毛細血管後微靜脈的內皮細胞的體積增大,出現明顯的細胞間隙。新增殖的 T細胞和分化的記憶細胞則隨淋巴竇遷移,參與再循環。淺、深皮質的大量細胞增殖和生發中心的形成壓迫瞭髓質,也使淋巴結明顯腫大。但由此機體對抗原物質產生瞭效應性的特異性抗體和T細胞,可以有效地免疫攻擊抗原異物。生理狀態下,淋巴結自出生後不久至終生均可保持對抗原的良好免疫應答,即便是正常高齡機體,淋巴結也隻有輕度萎縮。

  在抗感染免疫中淋巴結起著重要的作用。當病原微生物感染機體時,淋巴結通過淋巴過濾清除病原;同時發揮特異性免疫應答功能,攻擊病原微生物。急性感染灶形成後,往往可見機體近中區淋巴結群中的淋巴結腫大。如足甲溝炎時多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而感染控制後,淋巴結腫又隨之消失。慢性感染時,淋巴結可長期腫大,如慢性扁桃體炎時的頜下淋巴結腫大。有些感染可以原發於淋巴結,如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等。

  患惡性腫瘤時常見腫瘤鄰近的淋巴結受侵。因淋巴結的免疫細胞不能有效殺滅和清除腫瘤細胞,腫瘤細胞在淋巴結內繁殖造成腫大。這些腫瘤細胞又可隨淋巴液轉移到其他器官。但有時這種轉移呈跳躍型,即鄰近病灶的淋巴結尚未受累,而遠離的淋巴結已見明顯轉移癥狀。如食管癌時,有時可見鄰近的縱隔淋巴結未受浸潤,而鎖骨上淋巴結已有轉移。這些特定部位的淋巴結腫可以作為疾病診斷和病程預測的重要指標。

淋巴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