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人常出現黃疸伴發熱,故名。主要癥狀有發熱、頭痛、黃疸和出血等。根據流行學特點分為城市型和叢林型。應用疫苗預防後,發病率明顯減低。17~19世紀,本病曾在美洲和非洲及少數歐洲國傢流行,在開鑿巴拿馬運河時,幾萬人得病,死亡較多。20世紀以來,僅局限在中南美洲和非洲。本病的傳播媒介是蚊,城市型黃熱病的傳播媒介是埃及伊蚊,西非也是埃及伊蚊,東非有可能是黃頭伊蚊、白點伊蚊和泰氏伊蚊等。人與人之間是通過蚊叮刺病人傳播的。叢林型黃熱病是獸類的的地方病,也是傢畜的流行病。若人偶然進入森林,被蚊叮刺後可以得病。

  1927年通過猴和鼠的接種,獲得瞭黃熱病毒。此病毒屬於節肢動物傳播的病毒的黃病毒科,是RNA病毒。易感的動物限於哺乳動物。可用多種細胞培養,例如鼠胚、雞胚、豬腎、地鼠腎、綠猴腎和蚊細胞。具有嗜內臟性和嗜神經性。已分離出多株病毒。

  黃熱病的主要病變在肝、腎、心、胃、腸等內臟。由於肝功能受到損害,凝血因子的合成減少,可以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滲血以及皮下出血。也可以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病人經過3~6日潛伏期後出現癥狀,極輕型病人的癥狀類似感冒,隻有1~2日的發熱、頭痛。輕型病例呈急性發病,有明顯的發熱、頭痛、惡心、鼻衄、輕度黃疸和蛋白尿,幾日後痊愈。重型病例常突然發病,表現寒戰、高熱、頭痛、背痛、全身痛、惡心、嘔吐、面紅、眼結合膜充血、末梢血液中白細胞降低。持續數日後,癥狀減輕。然後再出現發熱並開始有黃疸,伴出血傾向,表現為軟腭出血點、鼻衄、牙齦出血、嘔黑色血水,有時出現蛋白尿甚至無尿。50%病人出現相對緩脈。意識清醒。肝功能受損,血膽紅質增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轉氨酶升高,肝病重時可出現低血糖。10~60%病人在6~8日後出現休克、昏迷以致死亡。

  本病的診斷可在發病後4日內從血清分離病毒,從屍檢的肝組織更易分離病毒。檢測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中IgG抗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診斷意義。中和試驗最靈敏適用。血凝抑制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有交叉反應。死亡病例可作肝穿刺以檢查肝臟特殊病變。本病無特效治療方法,可以對癥治療和采用支持療法。由於本病有肝、腎損害,故禁用對肝、腎有毒性的藥物。滅蚊是預防本病的基本措施。17D雞胚活疫苗已經用瞭30多年,效果好,副作用少,可明顯減低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