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化成熟的組織(上皮或間葉細胞)由於適應生活環境的改變或受理化刺激,在形態上和功能上完全由另一種成熟組織所取代的可逆轉的適應現象。如呼吸道纖毛柱狀上皮細胞在慢性刺激下(如吸煙、慢性支氣管炎等時),以及唾液腺導管、胰導管、膽管的柱狀上皮細胞由於結石刺激,都可由複層鱗狀上皮細胞所代替。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粘膜表層腺上皮萎縮甚或消失,其下端腺頸部的腺上皮增生,呈高柱狀,類似腸的吸收細胞、杯狀細胞或潘氏細胞,這稱為腸上皮化生。長期反復失血患者,肝脾可恢復胎兒時時期的造血功能,出現髓外造血灶,這是對骨髓造血功能不足的一種代償適應反應。間葉細胞也可發生化生。如成纖維細胞可以化生為成骨細胞、成軟骨細胞,結核病灶中即可以出現骨或軟骨組織。

  一般認為化生細胞來自上皮基底部的未分化的細胞,但也有證據表明,化生細胞可從已分化的細胞分裂而來。

  化生是局部組織在病理情況下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對人體可能是有益的。鱗狀上皮化生能增強粘膜的抵抗力,使粘膜在不利的環境中仍能生存。但支氣管柱狀上皮發生鱗狀上皮化生時,喪失瞭纖毛、削弱瞭呼吸道的防禦功能,使易於受感染。有時,化生的細胞可以發生惡性腫瘤。例如,化生的鱗狀上皮有時未能分化成熟,表現為細胞大小不等、核體積增大、核染色質增多、核分裂活躍、細胞排列紊亂等,這稱為不典型化生,可進而惡變,發生浸潤現象,成為鱗狀細胞癌。胃粘膜的腸上皮化生與胃癌的發生可能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