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鞏膜炎、鞏膜色調異常。鞏膜是眼球壁的最外一層,由緻密的膠原和彈力纖維構成,質地堅硬呈磁白色,主要起著保護眼球的作用。其表面由球結膜和筋膜覆蓋不與外界接觸,深層幾無血管。因此鞏膜病變較少,一旦發生病變,修復力差,反應遲緩,病程冗長,治療效果差,且易復發。

  鞏膜病變以炎癥為多,女性多於男性。按解剖部位分為前和後鞏膜炎,據其病變的深度分為表層鞏膜炎和鞏膜炎即鞏膜深部炎癥。但二者的病理改變與致病原因並無本質的差異。病因多為全全身性疾病,尤其是結締組織疾病在眼部的表現,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病、結核等。其病理特點為肉芽腫性改變。二者臨床癥狀相同:眼球發紅、疼痛,視力一般不受影響。表層鞏膜炎分為結節型和彌漫型,常呈環形。深層鞏膜炎根據部位分為前鞏膜炎和後鞏膜炎。前者病變位於眼球赤道部前方的鞏膜,常合並角膜炎和葡萄膜炎。病變從鞏膜累及鄰近角膜,呈舌形或尖端指向中央的三角形深層角膜浸潤,該處無新生血管,也不形成潰瘍,故稱硬化性角膜炎。愈後留有瘢痕。後鞏膜炎不易診斷,主要表現為疼痛、眼瞼水腫、輕度眼球突出,但球結膜水腫明顯,由於眼外肌受累眼球運動受限而發生復視,眼底可見視盤周圍水腫。治療主要是去除病因,局部和全身應用激素。炎癥後常使鞏膜變薄,露出下面的色素組織,且在眼內壓的影響下發生局部鞏膜膨隆形成葡萄腫。葡萄腫多位於角膜緣和睫狀體之間稱為間插葡萄腫;若位於眼的後部稱為後鞏膜葡萄腫,見於高度近視患者。

  鞏膜顏色的改變有助於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如黃色鞏膜是診斷肝病的重要體征。愈近穹窿部黃染愈明顯。而大量服用阿的平及胡蘿卜素等引起的鞏膜黃染,愈近角膜緣愈明顯。鞏膜先天性全部或部分呈藍色稱藍色鞏膜,常合並全身骨脆病、關節不全脫位等。

  鞏膜外傷,多表現為鞏膜破裂,伴結膜下出血而傷口被遮蓋。易發生鞏膜破裂處在鞏膜較薄弱部位,如角膜緣、眼直肌附著處等。應盡快縫合,並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