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後乳汁全無或乳汁稀少為主要癥狀的產後常見病證。又稱“缺乳”。產後一周內,由於分娩失血,氣血耗損,出現暫時的乳汁缺少為正常生理現象,當機體氣血恢復後,乳汁會很快充盈並泌出。本病臨床有虛實之分,虛者因氣血虛弱,生乳不足;實者因乳絡阻塞,乳汁不能泌出。其治療以虛則補之,實則通之為基本原則。

  有關本病的記載,最早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有“產後乳無汁候”條,認為缺乳乃分娩失血傷津所致。唐代昝殷《經效產寶》載有本病的方論。宋代代《婦人良方大全》所擬的湧泉散一直沿用至今。

  乳汁是由母體精血變化而成,通過氣的推動,運行於經脈中。如因素體脾胃虛弱,或分娩時失血過多,耗傷氣血,生乳不足,或產後調養不當,脾氣虛弱,則不能將水谷精微變化為乳汁。若因產事不順,或情志抑鬱,怒傷肝氣,阻滯乳絡,則乳汁壅阻,不能泌出。

  本病辨證主要根據乳汁有無、乳汁的色質、乳房松軟或脹硬以及全身情況辨證論治:①氣血虛弱。乳汁量少或全無,乳汁清稀,乳房松軟,無奶脹感覺,面色萎黃,頭暈乏力,胃納減少,大便不實,少苔舌淡,脈虛細。治宜補氣養血生乳,方用通乳丹或八珍湯加味。②肝鬱氣滯。乳汁濃稠、量少或全無,乳房脹硬、甚則脹痛引及胸脅,抑鬱噯氣、納減,苔黃,脈弦細。治宜疏肝解鬱、通絡下乳,方用下乳湧泉散加減。③乳癰初起。如果乳汁壅積,乳頭破潰,乳房脹硬熱痛,則為乳癰初起,可按乳癰診治。

  食療方:虛者可用鯽魚湯、豬蹄湯等,有補血生精、生乳通絡功能;雞粥、山藥羹,紅棗糯米粥、芝麻糊等,有健脾開胃、補血生乳作用。乳絡阻塞、乳房脹痛者用熱水或薑蔥湯熏洗乳房,以宣通氣血,或用鹿角粉以溫酒吞服。

  針灸:可針刺或艾灸膻中、乳根穴、配合少澤、天宗、合谷等穴。除上述治療外,鼓勵患者進食,適當增加營養,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並養成按時授乳的習慣及正確的哺乳姿勢,保持精神愉快,保持乳頭清潔衛生,對防治本病有積極意義。乳汁稀少者,仍要按時哺乳,通過嬰兒的吸吮動作,亦可刺激乳汁的分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