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臘的重要城邦。史稱拉凱達伊蒙。位於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

  國傢形成和早期發展 在邁錫尼文明時期(約西元前16世紀上半葉~前12世紀),拉科尼亞境內存在過國傢。西元前1100年左右,多利亞人開始入侵拉科尼亞,經過長期鬥爭消滅瞭原有國傢。約西元前10世紀,多利亞人建立瞭斯巴達城。該城由4個村莊組成,直到西元前4世紀末完全沒有城牆,到西元前8世紀末,斯巴達人人建立起一個基本統一瞭拉科尼亞的城邦。約公元前735~前715年,斯巴達初步征服瞭西鄰美塞尼亞;繼而於公元前7世紀末鎮壓瞭當地人的大規模起義,將該地區完全占領。約在此過程中創立瞭斯巴達國傢。公元前9~前7世紀,斯巴達在向外擴張的同時,內部也發生瞭巨大變化,原始公社逐漸解體,並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傳統上把這些制度的產生歸功於傳說中的立法者利庫爾戈斯的改革。

斯巴達城遺址

  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 斯巴達社會分為3個等級:①斯巴達人。城邦中的全權公民,完全靠剝削奴隸勞動生活,最盛時約有9000戶。斯巴達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種軍事性質的所謂“平等者公社”,成為斯巴達國傢的統治階層。②“邊民”,一譯“庇裡阿西”。被征服的邊區城市的居民,約有3萬戶。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權,但是沒有斯巴達城邦的公民權。主要務農,也有的從事工商業。③黑勞士。屬於斯巴達城邦所有的農業奴隸(見黑勞士制度)。

  斯巴達國傢的政體屬貴族共和政體。城邦的主要政治機構包括:①國王2人,分別由兩個王室世襲。主要權力在宗教和軍事方面,平時主持國傢祭祀和處理傢庭法案件,戰時一個國王領兵出戰,另一個居守。由於兩個國王擁有平等的權力,往往互相牽制,使王權受到限制。②長老會議。兩個國王是當然成員,另有成員28人。長老任職終身,出缺時從年逾60的公民中遴選補足。長老會議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案,主持刑事審判,並處理國傢行政事務。③公民大會。由年滿30歲的全體斯巴達男性公民組成。公民可以在大會上參加議案的表決和官員的選舉,但不能提出議案。公民大會表決的方式,一般以與會者呼聲的高低為準,因此未必能真正表達公民意願。④監察官5人。每年改選一次,原則上每個斯巴達公民均有被選舉權。據說,監察官原是國王手下助理司法事務的官員。約在征服美塞尼亞之後,他們的權力逐漸增大,不僅可以監督斯巴達城邦的一切官員,而且後來竟然有權審判以至處死國王。每次國王出征都有兩名監察官隨行,實地監督。

  為瞭鎮壓人數眾多而又反抗性很強的黑勞士奴隸,斯巴達城邦規定瞭嚴格的公民軍事訓練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後,經體格檢查合格才許收養。男孩7歲就要離開傢庭,編入兒童連隊,受初步的組織紀律訓練;12歲以後要受嚴格的軍事和體育訓練。男子成年結婚以後,平時必須生活在軍營中,參加聚餐和操練,直到60歲才可退伍。

  公元前6世紀中葉以後的斯巴達 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逐步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大多數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成為希臘一個城邦集團的領袖。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經常幹涉雅典等邦內政。公元前5世紀初,它沒有派兵支援小亞細亞希臘城邦反對波斯的起義。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達人在波希戰爭中曾任希臘諸邦盟軍統帥,與雅典等邦聯合反對波斯的侵略。此後,隨著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勢力的增長,斯巴達與雅典的矛盾日趨尖銳。公元前464年大地震後,黑勞士乘機起義,為瞭挽救危局,斯巴達一度求助於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幫助下,斯巴達打敗雅典,成為延續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者和全希臘的霸主。它的暴虐統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滿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紀與雅典、忒拜、科林斯長期角逐,漸失優勢。斯巴達公民內部貧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權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趨於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入侵希臘城邦忒拜,大敗,國王戰死。隨後美塞尼亞獨立,伯羅奔尼撒同盟解體。公元前3世紀後期,斯巴達的社會矛盾尤為激烈,亞基斯四世和克萊奧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繼以失敗告終。公元前192年,斯巴達僭主納比斯被殺,斯巴達被迫加入阿哈伊亞同盟,實際失去瞭獨立。羅馬帝國征服伯羅奔尼撒半島後,公元396年斯巴達城為哥特人所毀。繼而拜占廷居民移入,以荷馬史詩中的拉凱達伊蒙稱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