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共和國系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內陸國傢。北與尚比亞,東北和東部與莫三比克,南與南非,西與博茨瓦納為鄰。面積390759平方公裡。人口773萬(1984),其中非洲黑人占絕大多數。主要居民為恩德貝勒人和紹納人。大多數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哈拉雷。

  早期歷史 西元前5000年左右,桑人已在這裏定居。今哈拉雷市郊還保存著他們當時創作的巖畫。西元2世紀進入鐵器時代,,10~12世紀向鐵器時代晚期過渡。鐵器時代晚期的居民為紹納人,他們由北方越過贊比西河遷入,並在津巴佈韋建造瞭一批最早的石頭建築物。14世紀,在古馬尼耶和利奧帕茲科佩地區建立津巴佈韋國。14世紀下半葉~15世紀上半葉,是它的繁榮強盛期。津巴佈韋輸出黃金和象牙,並通過印度洋貿易網遠銷印度與中國。

  15世紀末,津巴佈韋國分裂,在北方建立瞭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在西南和南方,先後建立瞭托爾瓦王國和羅茲韋王國。17世紀末,羅茲韋國勢強盛起來,統治瞭津巴佈韋地區。

  1505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索法拉後,侵入贊比西河中遊的塞納和太特,以此作為向姆韋尼·馬塔帕王國和羅茲韋王國進行滲透擴張的基地。但葡萄牙人始終未能征服這兩個國傢。19世紀,這兩個王國先後衰落,分裂成許多各自獨立的小國或部落。

  19世紀30年代,恩德貝勒人在姆基利卡基率領下,由南非渡過林波波河,定居在以佈拉瓦約為中心的西南地區,隨後向四周擴展,征服瞭紹納人的諸小國傢和部落,創建瞭馬塔貝勒國。

  英國殖民者的入侵 1870年,馬塔貝勒國王姆基利卡基之子洛本古拉繼承王位。此後,前來津巴佈韋的歐洲殖民主義者、商人和傳教士與日俱增。1888年,受英國殖民者C.J.羅得斯之托,英國牧師R.莫法特誘騙洛本古拉簽訂《莫法特條約》,使馬塔貝勒國開始受英國控制。同年10月,羅得斯又從洛本古拉手中騙取瞭“拉德租讓權”,並利用擁有皇傢特許狀的英國南非公司,招募雇傭軍,於1894年占領瞭整個津巴佈韋地區。洛本古拉為捍衛本國主權和獨立,領導全體軍民實行焦土抗戰。1894年初,他因病去世,反侵略鬥爭遂告失敗。1895年,英國通過南非公司在津巴佈韋確立殖民統治,並用羅得斯之名命名為羅得西亞(1923年改稱南羅得西亞)。1896~1897年,馬塔貝勒人和紹納人先後爆發反英武裝起義。均被英國政府鎮壓。

  20世紀初,大批歐洲移民在淘金熱的驅使下來到津巴佈韋,搶占金礦地,逐漸形成白人移民社會。1923年起,白人殖民者組織內閣,對廣大非洲人實行種族主義統治。為瞭加強白人種族主義政權對非洲人的統治,制定瞭《土地分配法》、《工業調解法》和《土著登記法》。

  民族獨立運動 1924年,津巴佈韋成立瞭工商業職工聯合會。20年代末,沙姆瓦鋅礦、萬基煤礦工人舉行罷工。1934年成立瞭南羅得西亞非洲人國民大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主義運動蓬勃發展。1945年爆發鐵路工人罷工。1948年爆發各行業工人總罷工。1953年英國殖民當局和白人種族主義者把南羅得西亞、北羅得西亞(獨立後改名贊比亞)和尼亞薩蘭(獨立後改名馬拉維)拼湊成中非聯邦。在三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下,聯邦於1963年末被迫解散。在反對中非聯邦的鬥爭中,J.恩科莫於1957年領導重建南羅得西亞非洲人國民大會。該組織提出瞭一人一票和實現非洲人多數統治的主張。1960年1月,恩科莫等人另建民族民主黨,1961年遭查禁。後又成立津巴佈韋非洲人民聯盟,恩科莫任主席。“人盟”要求消滅殖民主義統治,建立民主政府,取消經濟剝削。1963年8月,R.穆加貝和N.西索爾等因與恩科莫在鬥爭政策和策略上發生分歧,退出“人盟”,另組津巴佈韋非洲民族聯盟,穆加貝任總書記。“民盟”主張成立由非洲人組成的政府,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下的假獨立。這兩個政黨先後兩度被宣佈為非法。1964年4月,代表白人農場主利益的羅得西亞陣線黨組閣,極端種族主義分子I.D.史密斯上臺,鎮壓非洲人的民族獨立運動,“人盟”和“民盟”的主要領導人恩科莫、穆加貝等遭到逮捕和監禁(1974年被釋放)。1965年11月11日,史密斯當局單方面宣佈羅得西亞獨立,並於1969年公佈共和國憲法,企圖從立法權、選舉權和土地所有權等方面永遠維持少數白人對廣大非洲黑人的種族主義統治。這進一步激化瞭種族矛盾和國內各種矛盾,迫使津巴佈韋人民走上瞭武裝鬥爭的道路。

  武裝鬥爭的道路 1966年4月28日,總部設在莫桑比克的津巴佈韋民族聯盟遊擊隊,在錫諾亞開始武裝鬥爭。70年代,在津巴佈韋北部、東北和東部的廣大地區,建立瞭一些半解放區。1974年末,史密斯種族主義政府迫於內外各種壓力,開始同非洲民族主義者進行談判。1976年10月,“民盟”和“人盟”聯合組成津巴佈韋愛國陣線,下設聯合軍事武裝部,在統一指揮下,遊擊戰爭得到更大的發展。

  津巴佈韋武裝鬥爭的發展,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1976年10~12月,由英國出面召集,舉行瞭討論津巴佈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因史密斯當局堅持頑固立場,日內瓦會議失敗。1977年1月,史密斯當局提出“內部解決”方案,與A.T.穆佐雷瓦、西索爾等溫和派進行談判,於1978年3月達成“內部解決”的8點協議,成立過渡政府,仍由史密斯任總理。但立即遭到津巴佈韋人民的抵制和反對。愛國陣線領導的遊擊隊加強瞭攻勢,1978年把遊擊戰推進到首都索爾茲伯裡(今哈拉雷)附近。1979年5月,根據內部解決協議舉行瞭全國大選。穆佐雷瓦當選為總理。1979年9~12月,英國以宗主國的身份召開關於解決羅得西亞問題的倫敦制憲會議,就制訂獨立憲法、走向獨立的過渡及實現停火、選舉等問題達成瞭協議。1980年2月,根據該協議舉行議會選舉,“民盟”獲勝,組成瞭由穆加貝任總理的津巴佈韋第1屆非洲人多數統治的新政府。4月,津巴佈韋宣佈獨立,成立津巴佈韋共和國。

  獨立後的津巴佈韋 津巴佈韋獨立後,穆加貝政府在政治上執行種族團結與和睦政策,建立有各派參加的聯合政府。經濟上,對外資和本國資本經營的工商企業和農場不予沒收,不實行國有化。這些措施,安定瞭白人,調動瞭私人企業的積極性,使工農業生產得以穩定增長。新政府還著手改善廣大非洲黑人的生活,把建設廣大落後的農村(農民占全國人口80%)作為國內政策的重點之一。對外奉行積極中立的不結盟政策,反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霸權主義。1980年4月18日津巴佈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85年7月津巴佈韋舉行獨立後第1次大選,“民盟”再次獲勝,穆加貝連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