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

  俄國皇帝(1825 ~1855)。全名尼古拉·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生於1796年7月6日。保羅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一世[ID=ya_e]之弟。1825年11月亞歷山大一世暴卒,尼古拉被立為皇帝。他崇拜普魯士的軍事、警警察制度,力圖把一切政治機構都置於軍隊控制之下。設立憲兵團,加強警察憲兵的作用。設立專司政治調查的“第三廳”,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他殘酷地鎮壓十二月黨人起義。實行嚴格的書刊檢查制度,迫害A.C.普希金、Т.Г.謝甫琴科、М.Ю.萊蒙托夫和А.И.赫爾岑等自由思想傢。他禁止農奴子弟進入中學和大學學習。竭力鞏固貴族地主的地位,維護農奴制度。在對外政策上,維護歐洲君主制,充當歐洲憲兵,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和1848年匈牙利革命(見歐洲1848年革命)。為擴張領土,進行俄國-伊朗戰爭和俄土戰爭,奪取瞭東亞美尼亞和多瑙河河口及附近島嶼、高加索黑海沿岸(除巴統外)的土地,將塞爾維亞、希臘、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納入俄國的勢力范圍。1853年克裡木戰爭爆發,俄軍屢敗,國庫空虛,民怨沸騰。1855年3月2日在彼得堡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