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慕

  中國國際問題評論傢,歷史學傢。原名劉燧元。廣東省新會縣人。1923年就讀於廣州嶺南大學,參加創立廣州文學研究會,投身新文化運動。1925年參加中國國民黨。1926年11月赴蘇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回國。1927年年蔣介石背叛革命後毅然脫離國民黨。1932年赴德國留學,入法蘭克福社會科學學院,後又轉往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經濟系。1933年秋回國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因叛徒出賣遭國民黨特務機構通緝,旋逃亡日本。1937年7月返國。次年抵香港,在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等單位工作,從事抗日宣傳。1940年抵荷屬爪哇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任《天聲日報》主筆。1943~1944年,先後任《力報》(衡陽)和《廣西日報》主筆。1945年任香港《華商報》總編輯,兼中國新聞學院院長。1946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1949年任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同年10月任上海《新聞日報》總編輯,1950年起兼任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長。195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1965年期間,曾先後任北京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世界知識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上海《新聞日報》社長,《解放日報》副總編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等職。1979~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1982年改任顧問。1985年被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委會委員。

  劉思慕還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民主同盟常務委員。1985年2月21日病逝。

  在學術研究中,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提倡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密切聯系現實,探討新問題,為世界史學科的發展做出瞭貢獻。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日本的財閥、軍部與政黨》(1938)、《戰爭途中的日本》(1939)、《弱小民族解放史讀本》(1939)、《歐戰縱橫談》(1940)、《戰後日本問題》(1948)等20餘部;譯有《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危機論》(1950)等5部。另有《中國抗日戰爭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地位和作用》(1980)、《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產生及其國際意義》(1983)等史學論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