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劉秀

  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世祖,諡光武帝,西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父欽曾任南頓令。

  王莽末年,赤眉、綠林起義先後爆發,新莽政權呈呈現敗亡之兆。宛人李通宣揚圖讖“劉氏復起,李氏為輔”,勸說劉秀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劉秀與其兄劉抱著恢復劉姓統治的目的,起事於舂陵(今湖北棗陽南),發動宗族、賓客,聯絡附近各縣的地主豪強,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裝,稱為“舂陵軍”。舂陵軍初戰不利,不久與綠林軍下江兵約定“合縱”。次年二月更始政權建立後,劉任大司徒,劉秀任太常、偏將軍。地皇四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尋率領大軍圍綠林軍於昆陽(今河南葉縣)。劉秀突圍調集援兵,與以王鳳、王常為首的留守城內的義軍合擊,重創莽軍。昆陽之戰對於綠林軍入關和新莽政權的覆滅,起瞭決定性的作用。由於劉秀在昆陽之戰中立瞭大功,劉又奪取瞭宛城,他們的勢力逐漸與農民軍分庭抗禮。於是新市、平林的農民軍將領勸更始帝劉玄殺掉劉。劉秀聞訊趕赴宛城謝罪,以此取得瞭農民軍的信任,被封為破虜大將軍、武信侯。同年九月,新莽政權覆滅。更始帝北都洛陽後,劉秀又行大司馬事。不久,被派往河北地區鎮撫州郡。次年五月誅滅稱帝邯鄲的王郎,封蕭王。河北地區的豪強地主率宗族、賓客、子弟先後歸附劉秀,成為他的有力支柱。此後,劉秀拒絕聽從更始政權的調動。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編瞭河北地區的銅馬、高湖、重連等部農民起義軍,擴充瞭實力,因此,關西稱劉秀為“銅馬帝”。不久,劉秀派遣吳漢等襲殺更始政權的尚書謝躬,與農民軍徹底決裂。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劉秀在群臣的擁戴下稱帝於鄗(今河北柏鄉北),重建漢政權,不久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劉秀打敗瞭赤眉農民軍,控制瞭整個黃河中下遊地區。隨即於建武五年先後削平瞭盤踞漁陽郡的彭寵、南郡的秦豐和齊地的張步;次年又翦除瞭盤踞江、淮的李憲、董憲、龐萌,統一瞭關東,後以籠絡手段使河西的竇融歸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後平定和消滅瞭天水的隗囂、巴蜀的公孫述。割據安定的盧芳也於建武十六年歸附,不久逃往匈奴。這樣,經過十二年時間,劉秀終於消平群雄,完成瞭統一事業。

  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為瞭穩定和鞏固封建統治,首先致力於整頓吏治,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他鑒於西漢末年“上威不行,下專國命”的教訓,於是“退功臣而進文吏”,雖封功臣為侯,賜予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幹預政事。對諸侯王和外戚的權勢,也多方限制,所以當時宗室諸王和外傢親屬都比較遵奉法紀,無結黨營私之名。在行政體制上,劉秀一方面進一步抑奪三公職權,“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由尚書典守機密,出納王命,使全國政務都經尚書臺,最後總攬於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強監察制度,提高刺舉之吏,如禦史中丞、司隸校尉和部刺史的權限和地位。建武六年,劉秀又令司隸州牧各實所部,省減吏員,全國共並省四百多個縣,吏職減省至十分之一。這些措施強化瞭皇帝的權力,達到瞭“總攬權綱”的目的,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瞭封建官僚機構的行政效率。

  與此同時,劉秀還采取瞭不少措施來安定民生,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如建武六年下詔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並且罷郡國都尉官,停止地方兵的都試,一度廢除瞭更役制度。次年又令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士及軍假吏遣散還鄉,發弛刑徒屯田邊境以代替征調的戍卒等等。據史書記載,光武帝統治後期“兵革既息,天下少事,文書調役,務從簡寡”。這多少反映瞭東漢初年的封建租賦徭役負擔,比起西漢後期和戰爭期間有所減輕。特別是自建武二年至四年,前後九次下詔釋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規定民有被賣為奴婢而願意歸隨父母的聽其自便,奴婢主人如果拘留不放,就依法治罪,對於沒有釋放的官私奴婢,也在法律上給予一定的人身保障,規定殺奴婢的不得減罪,灸傷奴婢的要依法治罪,又廢除瞭奴婢射傷人處死刑的法律。這些措施的實行,使大量奴婢免為庶人,對於廣大流民返回農村,促進生產,無疑起瞭積極的作用。建武初年,全國戶籍遺存的人口隻有十分之二,田野荒蕪,到建武五年情況已有所好轉,土地逐漸得到墾辟。光武帝末年,載於戶籍的人口已達到兩千一百多萬。

  光武帝統治時期,史稱“中興”,但是,東漢政權是建立在世傢豪族的基礎上的。劉秀在即位之後,就宣稱要以“柔道”治天下。所謂“柔道”,實則就是扶植和保護世傢豪族的利益。建武十五年,劉秀為瞭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針對當時“田宅逾制”和隱瞞土地戶口的嚴重現象,下令全國檢核土地戶口。郡縣守、令不敢觸動貴戚官僚和世傢豪族,反而在清查過程中“多為詐巧,不務實核”,“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結果,激起各地農民的反抗,郡國的豪強大姓也乘機作亂。對此,劉秀采取瞭不同的對策。對於農民的反抗鬥爭是進行分化和鎮壓,對於大姓兵長,則在處死度田不實的河南尹張伋等十幾名郡守之後,即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強地主讓步。光武帝在其統治末年還“宣佈圖讖於天下”,企圖以儒傢學說與讖緯神學的混合物作為思想武器,加強對人民思想的統制。

  光武帝劉秀死於中元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