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普蘇丹

  南印度邁索爾土邦蘇丹(1784~1799),海達爾·阿裏之子。少年時從師於法國教官學習軍事技術。第一次英國-邁索爾戰爭爆發後,隨父參加反英鬥爭。1782年12月,海達爾·阿裏去世,蒂普遂成為邁索爾的實際統治者,繼續領導導抗英鬥爭,率兵10萬圍困英軍據點曼加洛爾,迫使英軍於1784年3月簽訂曼加洛爾條約。雙方同意在相互歸還所占對方領土並釋放戰俘的基礎上,結束第二次英邁戰爭。同年,蒂普成為邁索爾蘇丹。1787年獲巴迪沙(大王)稱號。

  179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聯合馬拉塔及海得拉巴發動第三次英邁戰爭,由於聯軍力量強大和蒂普蘇丹失誤,邁索爾戰敗,於1792年簽訂塞林伽巴丹條約,邁索爾割讓近一半的領土,同意每年向英國繳納軍事補助金3000萬盧比,並將蘇丹的兩個兒子送給英方做人質。此後,他改編軍隊,加強軍備,改革行政,興辦與軍事有關的手工業,取消大部分賈吉爾達爾特權,實行土地國有化政策,同時整頓稅制,緩和教派沖突,興修水利,獎勵農耕。1799年2月14日,英國發動第四次同邁索爾的戰爭,蒂普蘇丹率軍英勇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退守首府塞林伽巴丹。同年5月4日,兵敗殉國,終年46歲。